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新时代新北京新文学 第七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一批自觉以新时代北京书写为己任的青年作家正在茁壮成长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0月12日   01 版)

        本报讯“新时代所召唤的那个新文学,绝不是由于我们的作家年龄新,也不是由于我们的作品在表面风貌上如何新奇和特异,而是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文学能不能够面对正在展开的如此广大的一个世界,如此复杂的一个生活,有一个新的态度,有一个新的方法。这需要作家们自己去探索。”在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承办的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新时代·新北京·新文学”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指出,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使得每个人都在无形的“茧房”中,对于作家而言,这意味的可能是人和人之间在经验、情感以及理解力上的阻隔,现代文学的伟大使命就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学和文化,就是要超越和破除诸多的“茧房”,把人民召唤起来,把民族凝聚起来,走上建设一个伟大现代民族国家的道路。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表示,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史上,北京文学早已不是一个地方概念。作为新中国文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的文学一直领风气之先和风气之新,一大批作家和作品硕果累累,星光熠熠,在不同时期闪耀在中国文坛,作为引领中国文学版图崛起的旗帜,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新时代的新北京,文学在各艺术门类的“母本”作用更为鲜明。北京市文联历来十分重视从多种渠道挖掘和延展文学的价值,积极促进文学的多维度发展,让北京文学越来越充分地具备了“大北京”和“大文学”的格局。比如,北京作协、北京老舍文学院、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发挥合力,在作家、作品的发现与培育,作家的组织与培养,作者与作品推介方面,做出切实的深化和促进。

        “由于社会分工和新的产业、新的传播方式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进入一个局部的、局部之局部的生存环境当中。”中国作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格非认为,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同质化的写作,跟我们通过资讯、通过朋友圈每天看到的大量的社会新闻、社会事件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很难做出严格的区分。而把熟悉的东西重新变得陌生,这是作家的工作。在写作中通过语言,通过文学的描绘,我们重新把动词、名词、形容词,把这里面本来就蕴含的巨大力量能够激发出来,而不是让它重新变得概念化。这从技法上、手法上、叙事上对作家提出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清华则以“新时代北京文学的在地书写与世界眼光”为题做了深度论述,他说,新时代的北京书写中,作家们自觉聚焦北京历史文化,凝视当代改革发展经验的写作正在增多,同时聚焦重大主题写作的风头也可谓正见,一批自觉以新时代北京书写为己任的青年作家正在茁壮成长,特别是还有一大批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90后青年作家,他们的书写呈现奇幻的、多异的、不同类型风格混合价差的特点,正在为新时代的北京故事增添全新的要素。由于主体性的不同,新时代的北京书写正显现出鲜明的特点,即开阔的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着眼于细微处人性的观察,聚焦于时代变迁和现实的细节处人心的微妙处的刻画。同时又处处彰显北京这座常与变不断交替运行的城市的气息和性格,显示着它独有的气质和魅力。

        新的北京书写或者说在新的历史语境里怎么书写北京,怎么讲好北京故事,怎样把此时此刻丰富复杂的北京经验通过强大的共情力转化为普遍的人类经验,让我们的北京故事、我们的中国故事,我们的北京文学成为人类精神遗产不可绕过的部分,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徐则臣、计文君、丛治辰和徐刚等与谈嘉宾围绕“新时代·新北京·新文学”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认为,新时代的北京在变化,北京的空间与气息、北京的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一定是伟大的变化,一定是好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文学要去捕捉它。如何正视这些变化,如何正视自身的局限性,对这些变化努力做整体性的把握,是新生代作家写作很重要的向度。在青年作家演讲环节,马小淘、李唐和伽蓝也分别结合着自身的创作,谈到了如何在大气磅礴的时代进行细水微光的写作,如何写出动人的崭新的北京经验。     (鲁大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