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身份成谜的《无名女子》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9月07日   20 版)

        《无名女子》

        根据神话创作的作品《瓦尔哈拉》

        ■余凤高

        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和艺术批评家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Ива́нНикола́евичКрамско́й,1837—1887)生于沃罗涅日州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的一个贫困的市民家庭。他从小就怀着将来做一名画家的愿望,但是为了补贴家用,他16岁时便不得不去给一位摄影师做助手,同时兼干一些杂务,只能在休息时抽一点点时间去画素描、速写,因为他无钱购买画油画的颜料。但是不管怎样困难,他仍坚持他的理想——成为一名油画家。

        1857年,克拉姆斯柯依来到圣彼得堡,先是为一位专业摄影师修理底版,然后于这年秋考入皇家美术学院,接受专业训练。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古老的学校,它保守的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给学生学习观摩的“经典”画作题材总是《圣经》和古代神话里的故事,内容千篇一律,使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发展。

        那段时期,俄罗斯社会升起一股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潮,在这思潮的启示下,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一心希望摈弃学院所遵从的唯美主义“纯艺术”,探索出一种能与时代同呼吸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艺术表现手法。

        1863年是克拉姆斯柯依等学生毕业的一年,也正好是美术学院成立100周年。院方依照传统,给学生的毕业创作定出一个主题——“瓦尔哈拉的酒宴”(The Feast in Valhalla),要大家据此创作。这是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中的一个故事:瓦尔哈拉是一座壮丽的宫殿,将士们每日在这里喝山羊的乳汁,享用一只野猪,以互相格斗娱乐,直至世界末日。到那时,他们将走出宫殿的540道门,站到奥丁神的一边,与巨人们作战。

        学生们不同意院方的这一要求,希望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选题创作。但院长认为学生们的要求是轻蔑传统的无礼行为,断然予以拒绝。没有想到,学生们的反应更为强烈:14名应届毕业生——其中13名是油画系学生,另外一名是雕塑系学生——立即收起行装和画具,集体离开学校。官方将此事称为“十四人暴动”(Бунт четырнадцати)。

        不过,离校的学生们并没有星散,而是组成一个“艺术家合作社”(Артель художников),其中的部分成员后来在1870年与来自莫斯科的艺术家联合组成“巡回展览画派”(передвижная),克拉姆斯柯依被推选为该派的第一任领导人。巡回展览派的成员认为,艺术应该有用,应该是表达博爱和社会理想的工具,应该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一些以俄罗斯中产阶级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他们去各大城市举办艺术巡回展览,帮助艺术家出售画作,以保证艺术创作的独立和自由,这一画派成为19世纪下半叶俄国画坛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团体。

        虽然克拉姆斯柯依只活了49岁,但他始终主张和坚守自己的原则:艺术家应该具有高度的公共责任感、现实主义原则和艺术的道德实质和民族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特别是多位俄罗斯重要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公众人物的肖像画,如1871年的塔拉斯·谢甫琴科像,1873年的列夫·托尔斯泰像、伊万·希什金像,1876年的帕维尔·特列季亚科夫像,1879年的米哈伊尔·萨尔特科夫-谢德林像,和1880年的谢尔盖·博特金像等,这些肖像画不但注意对人物外貌的清晰描绘,还特别注意对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复杂内心活动的细致刻画。到了晚年,在19世纪80年代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妻子玛利亚·费奥多罗芙娜皇后画了肖像后,克拉姆斯柯依的名声达到了顶点。

        很多艺术史家都认为,克拉姆斯柯依最优秀的作品是他大约于1872年完成的《荒野中的基督》(《Христос в пустыне》)。他们称颂这是一幅富有哲理的作品:黎明时分,夜色朦胧,霞光初露,基督坐在岩石上沉思;他微微低头,两手相握,显示出他的心灵受到煎熬和痛苦的表情,这是一个人格化了的活生生的基督,如画家自己说的,“这是我个人的思想的表现”。但是,他最受欢迎、最为观众所知的肖像画,无疑是他的《无名女子》(《Неизвестная》)——虽然如画题所说,不知画的是什么人。这是克拉姆斯柯依晚年于1883年完成的。

        《无名女子》的画面很简单:这是一个冬日,城市建筑物的顶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明亮的天际下,一辆华贵的敞篷马车,经过或者停在圣彼得堡阿尼奇科夫 桥 (Аничков мост) 旁 的 阿尼奇科夫宫(Аничков дворц)(一说亚历山大剧院)前,车上坐着一位19世纪后期的俄罗斯青年女知识分子。她穿一身做工非常考究的毛皮镶边的天鹅绒外套,两手插在皮手笼里,左手露出一只手镯,发梢装饰着一绺白色的鸵鸟羽毛。此刻,她正以高傲的目光平视着观众,仿佛在问:我漂亮吗?

        好奇是人的天性。画作题为《无名女子》,这所谓的“无名”恰恰最容易激起人们的猜测——这无名的人到底是谁? 美国画家约翰·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的《……夫人肖像》(Portrait de Mme…)或叫《X夫人》(Madame X)的肖像画,1884年在沙龙展出时就引起人们广泛的猜测:画中的“她”到底是谁?《无名女子》也一样。画作首次在圣彼得堡举办的“巡回展览派”的画展上展出,立即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应,简直可以说引起轰动。这轰动并不是因为画作在艺术上有多成功,而是因为此画的主题,即观众认为画中的主人公是什么人。许多评论家猜测,这个“无名女子”是一个妓女;又有人说她是一个演员;也有人认为这“无名女子”就是艺术家在描绘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但大多数观众则认为这是一个不正经的女人。甚至连当时权威的文艺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斯塔索夫(Влади́мирВаси́льевичСта́сов,1824—1906)也批评此画,说《无名女子》不过是在描绘一个“在马车上卖弄风情的女人”(a coquette in a car⁃riage)。由于出现众多的负面评论,著名的艺术赞助人和收藏家帕维尔·特列季亚科夫(Па́велМиха́йлович Третьяко́в,1832—1898)都拒绝为他创办的画廊购买这幅作品。

        不过同时也有批评家这样写道:“这是一位美丽而性感的女人,她穿着天鹅绒和皮草,从豪华的马车上向你投来冷嘲热讽的一瞥——她可不是大城市中以贞操为代价买来服装、走上街头的一个女子。”

        克拉姆斯柯依本人从来没有说过此画的模特是谁,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在他的日记中。但是有个叫帕·博博雷金的人说:“不晓得这位夫人是谁,品行端正或者不端,但是,她是整个时代。”这说得很是中肯。

        艺术史家和传记作家对克拉姆斯柯依画的《无名女子》是谁至今都没有定论,这位美丽女子的身份仍然是一个谜。也许画家只是想要表现一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俄罗斯女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众多这类女性的综合体,如维萨利昂·别林斯基说的,是“一个特殊世界的人们的代表”,一个“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现在,《无名女子》已被公认是一幅世界名画,如今仍珍藏在世界著名的“特列季亚科夫博物馆”,并常常以《一位无名女子的肖像》(Portrait of an Unknown Woman)和《一位不相识的太太》(An Unknown Lady ofStranger)之名为人所知。但画作的复制本在世界各地都常常可以见到:在书画店中,在艺术爱好者的个人收藏册中,还在千万册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封面上。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中国青年喜爱收听每天中午和晚上的几次莫斯科广播,并与莫斯科广播台通信。莫斯科广播电台在收到听众的来信后,不但每信必复,而且常常会赠送一两件小礼品,其中送得最多的就是俄罗斯艺术家的绘画复制品明信片,本文作者当年就曾两次获得《无名女子》的复制品明信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