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

    无惧碾作尘,素心托高洁

    燕婵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8月31日   19 版)

        《向山而行》,杨筱艳著,中国和平出版社2022年6月,35.00元

        一部以华坪女子高中张桂梅校长为原型,依她的事迹而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向山而行》在6月初面世(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这是对12年来每年6月7日为孩子们送考的张桂梅校长的一种致敬。从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开始,张桂梅已经帮助近2000个云南大山里的女孩子走出深山,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开启了与她们的母亲、祖母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2020年“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走在通向颁奖台的红毯上,张桂梅尽力让自己的步伐显得轻快。14年来,这双脚曾踏遍华坪县的崎岖山路,跋山涉水完成了11万公里的家访。接过奖杯的手上缠满胶带,她就是用这双骨节疼到不能打弯的手,照料过那么多女孩的生活。同样让人过目不忘的还有她无修饰的直发、素颜不施粉黛,她疲惫的样子和她清瘦的身影。

        这枝凌峰独秀的梅,眼里藏着太多的故事。

        人们赞美她是坚守梦想、向山而行的孤勇者,也好奇她的勇敢从何而来,曾创作过《山海情》(编剧之一)《乔家的儿女》(编剧)等作品的著名作家杨筱艳领我们走进了张桂梅的人生故事。因为同样身为优秀教师,所以杨筱艳更懂得张桂梅对孩子的深情。

        不同于其他版本的张桂梅传记,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类传记小说。全书分为27个章节,以“孤独的教学楼”为引子,从主人公秀梅(原型张桂梅)为筹建这所学校募集的第一笔钱讲起。从路人一张张十元的捐款到云南省妇联的两万元资助,再到政府和企业的200万元助学金,一砖一瓦一座楼在她的奔波中拔地而起,一桌一椅一所学校在她的忙碌中从无到有。杨筱艳文笔干净凝练,她的语言描绘极具画面感,并不刻意写苦,只写华坪女中开学前秀梅的紧张与欣慰,但字里行间又都透出一个个“不容易”,文字深处涌动着一股披荆斩棘的热烈与悲怆。

        城里人怎能想到,两个红薯是一个学生家长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礼物。海蓝莉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里招来的第100名学生,爸爸领着瘦小的她,怀揣着一沓奖状,怯生生地等在校门口,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父女俩都没有想到,张校长那样痛快地就免掉了一切费用。告别时刻,这位四十岁的山里汉子热汗滚滚地一再想把手里的两个红薯送给校长,这是他唯一能给予的质朴谢意。寥寥数行,杨筱艳就把这些学生的窘迫家境勾绘出来,凸显出她们求学的不易,更突显出秀梅的远见与至善。

        杨筱艳是冰心儿童文学奖和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得主。她在本书中充分展现出驾驭故事的深厚功力,巧妙地采取复调双线的叙述模式,一边是对华坪女中建校之初的回溯,一边将秀梅的童年、亲情、爱情穿插进她创业时一段段触景生情的回忆里。原来这朵小玫瑰(张桂梅原名“张玫瑰”)生来就是带刺的。她也曾逃学、也曾任性,但家人的宽容、老师的豁达像一把金钥匙一样开启了她的小马达,拂去了她的叛逆与顽劣。杨筱艳行云流水般的讲述让不同的教育形式在往事中浮现。正是这些爱的教育,成为日后秀梅向山而行的营养源泉。

        这朵铿锵玫瑰一路艰辛成长,年少丧母、跟着姐姐闯荡到彩云之南,从林场子弟学校到丽江喜洲镇教书,再到更偏远的华坪县,她的青春和爱情藏在古镇的青山丽水间,在昆明的医院里她陪丈夫走完最后一程。一无所有的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来到华坪县,在黄昏中默对夕阳,本想就这样任容颜老去,独自承受病痛对抗未来,是同事的关怀支撑起她,是这个质朴小县城的烟火温暖了她,她决定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报答。

        因为是教师,她能做的,就是帮助这里的孩子读书。

        当她惊觉班里的女生越来越少时,当她看到班里最勤奋用功的孩子因为贫穷不得不早早嫁人时,她发誓不让这一幕重演,一个近乎疯狂的梦想诞生了——她要为这些女孩子办一所完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她走上街头,单枪匹马去募捐。哪里人多她就去哪儿,在昆明火车站,她曾被人误以为是“骗子”。

        一心执念,终得上苍的眷顾。

        因为是给孩子看的书,杨筱艳着重突出引导的意义:作品并不刻意突出苦难,而是展现在面对苦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学会坚强,她的文字安静而深情,饱含着一种果决的力量,这力量吸引人想一口气看下去。引人入胜的章节让人脑海里一再浮现出“感动中国”写给张桂梅的颁奖词:“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光是文字亲切感人,一幅幅充满灵气的插画也给读者带来超越预期的惊喜,故事情节的推进与人物内心的变化被插画家惟妙惟肖地用画笔勾勒了出来,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绘者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王光,他的作品曾入选博洛尼亚儿童书展。数十幅插画助益读者对文字有更加真实、形象的感受,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非常适于亲子阅读。

        在爱的给予里,秀梅永远是平等视角,她允许孩子们犯错误,给她们改正的机会。家访到最穷苦的人家时,她从不空手去,她对学生家长的劝导充满人情味,但又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倔强。在开导对成绩没有信心的孩子时,她和风细雨充满尊重,真心希望这些孩子们有出息,哪怕就做个普通人,只要有上进心。这份平等与尊重,对当今众多内心焦虑的家长极具启迪意义。

        杨筱艳的书写非常克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她不光写了秀梅的坚强,还将视角探向秀梅的脆弱。与丈夫天人永隔时,她想过“就这样吧”,心凉了也就无所牵挂;在身上病痛难忍时,她脑子里闪过“就这样吧”,夜以继日地操劳实在是太累了;在学生弃学、老师们也纷纷离去时,“就这样吧”再度浮现,但刹那过后又觉得路没走完,也许可以再把她们劝回来。让人几度垂泪的第17章“就这样吧”堪称全书最动人的一节。

        累得浑身是病,一天要吃二十几种药,但她总觉得自己是如此富有。秀梅每天跟时间赛跑,看天色起床,她是“七喊”校长,姑娘们在她的喊声中醒来。有一次她痛到无一丝气力爬起,睡在她身边的海云云用瘦弱的身躯顶住她坐了起来,她咬住牙,恨不得用魔法调动自己的每一个关节,纵是这样,还不忘叮嘱眼前的孩子再去睡半小时。海云云,这个当初差点因为功课太难而弃学的孩子,默默起身,轻轻地抱了抱校长,像个小母亲一般。过后,她们默契地谁也没有再提起黎明时分这片刻的亲密,但秀梅觉得:这拥抱可以再支撑她走上好一段日子。

        作者采访张桂梅时,她说:“不只是我延续她们,她们也延续了我。她们回馈给我了,我支撑她们,她们也支撑了我。”经过数度深谈,张桂梅的钢铁意志和无疆大爱在杨筱艳的笔下涓涓流出,她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磨难平等地发生在世间每一个人身上,正视它、接纳它、驯服它、击碎它,然后,在某一个清风徐来的早晨,我们终会和美好不期而遇。

        于华坪女高的姑娘们而言,这份美好就是仲夏时节收到的一份份录取通知书,那是给她们凤凰涅槃插上的一双双翅膀。当孩子们笑着跳着庆祝她们“金榜题名”时,秀梅这个“脱贫攻坚”的战士却睡着了,只有在每年的这一刻,她的心才会放下。这片刻,是她为自己活着的一刻。

        秀梅和华坪女生们,都是中国女性勇敢的模样。

        这些孩子,是她的铠甲、她的盾牌,还是她甜蜜的良药。

        这些孩子,是这片土地的希望,她们将改变这里的面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