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收到了黄晓和刘珊珊学友寄来的新作《止园梦寻——再造纸上桃花源》样书,并嘱我为之作序。粗读之后,有许多感想,正好借此机会阐述一二。
知道黄、刘二位的名字还是一年以前在曹汛先生的告别会上。今年下半年在一次读书讨论会上偶然得识,知道他们都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黄晓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副教授,刘珊珊是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副教授。再进一步了解,才知二人还是志同道合的夫妻。很快收到了他们寄赠的大作,其中一本是201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是美国学者高居翰和他们二人合著的。另一册是他们二人合作的《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中英对照版(2022年东华大学出版社)。现在这本“纸上桃花源”则是涉及止园的另一部力作。
止园是建于17世纪晚明的一座园林,距今近四百年,且园已不存,但围绕着涉及止园的发现、分析、考证以至越来越清晰的过程,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几代学人为此所花费的心血和努力。
还是要先从著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先生说起。他22岁时就读于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25岁起专攻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艺术史,32岁获博士学位,之后一直从事中国艺术史的教学和研究,有7年时间担任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部主任,有众多的学术成果问世,并获“艺术教育终身成就奖”“艺术写作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荣誉。他于1973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其后还多次来华访问讲学和学术交流。从2009年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连续出版了高的中国绘画史著作系列,在国内引起学界的重视。他去世后,国内还举办过两次纪念他的学术研讨会。
高居翰先生的诸多成就中,涉及止园以及作画之张宏的考证引起美术界和园林界的关注。他很早就见到过止园图册,50岁时从晚明山水画家的绘画风格和技法入手,对“吴门画派”的一些画家进行分析,如董其昌等主流画家偏重笔墨意趣,而像张宏这样非主流的画家,不拘前人成法,秉持尊重自然、实景再现,是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周维权先生认为:“江南是资本主义因素率先成长于封建社会的地区,也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的意识形态最早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地区”,但他并未就此展开。美国学者苏立文和日本学者小林宏光等也认为这些山水画“新风格的出现可能源自西洋画的启示”,“西方美术的影响体现为对自然界的某些新的表现形式和绘画题材上的新开拓”。但国内的学者认为“这些与西方相似的元素在中国绘画中早有渊源”,“中国画重在精神,而不像西洋画家那样重视物质”。为此西洋绘画对江南画坛到底有多大冲击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
高居翰另一个时刻牵挂的问题是他专攻中国绘画艺术,而对中国园林的剖析,以至止园是否确实存在非常想有进一步的突破,并希望能与中国园林专家有所交流。直到中美建交后,利用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自1978年起筹建明轩的机会,他才得以与中国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相遇,并将涉及止园的册页14幅黑白照片复制片交给了陈。当年高居翰任职弗利尔美术馆中国部主任时,曾与普林斯顿大学的方闻教授和密歇根大学的艾瑞慈教授共同主持了一个“东亚艺术国际档案”,花几十年的时间收集累积,共有15万张8"×10"的黑白照片供研究者查用,我想高居翰所提供的照片肯定也是档案中的收藏。陈从周先生把这些照片收入了他的《园综》一书,但并未做进一步研究。我想陈先生在明轩之后,可能一直忙于豫园和楠园的设计和施工,以及《中国园林鉴赏词典》和《园综》二书的编写,加之先生于1991年患中风,行动不便,已无力他顾。
迟于2004年出版的《园综》一书中涉及止园的信息仍引起了国内学界有心人的注意。其中一人就是建 筑 史 学 家 和园林 学 家 曹 汛(1935-2021)先生。曹先生博闻强记,倡导史源学,长于文献考证。他2010年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国内孤本《止园集》,书中有涉及止园的众多诗作和三千多字的《止园记》,以此为据,曹先生很快考证出止园位于江苏常州,其主人就是《止园集》的作者吴亮,并整理出止园的作者是周廷策,他是著名造园工匠周秉忠之子,为武进吴亮叠造止园假山。曹先生又看到三联书店出版的高居翰系列著作,认为这就是高居翰先生所提到的止园。同时根据文献内容看,图册绝不止已发表的14幅,于是建议黄、刘二人尝试与高居翰建立联系。高居翰先生知道这一信息后十分兴奋,因为他在中国终于又遇到了同道和知音,于是很快建立了经常联系,提供了全部的资料,并建议和黄、刘二位年轻学者以止园为核心,进行联合研究。虽然彼此还未见过面,但通过对中国造园艺术的共同关注和进一步的考证,2012年他们合作的成果《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出版。这本近16万字近200幅插图的学术著作,除了在卷首重点介绍止园的发现经纬等主要文献外,从绘画的单幅、手卷和册页的分类对20件画作了图文对照和分析。年轻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也循图找到了常州青山门外的具体位置,可惜已因房地产建设开发而难寻旧迹。但本书的出版使常州市、园林界以及更多的有关人士开始关注这一事件。
高居翰之所以执意要与年轻学者合作就是希望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传承下去。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黄、刘二位去美拜访了高居翰先生。他去世后把全部藏书和研究资料捐赠给了中国美术学院,表现了他对中国的热爱和对学术界的期望。两位年轻学者肩负重望,接过了研究考证的接力棒,成果频出。除了前述的《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外,即将推出的这本《止园梦寻——再造纸上桃花源》就是他们最新的成果。
刘敦桢先生曾讲过:“我国园林,大都出于文人、画家与匠工之合作。”新书“纸上桃花源”正是循着这一路径继续了止园的考证。全书分五章,除第一章介绍了止园册页的二十开和高居翰等学者对止园的研究外,其余各章则分别展示了作者在几个领域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的研究成果。
“咫尺桃源可问津”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图文互证和图诗互证。《止园集》和相关诗集为止园的考证提供了有力的文字证据。古往今来,诗优画劣还是画优诗劣之争流行不衰,苏轼提出“诗画一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实际涉及了诗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良性互动,表现了诗人和画家对“形神兼备”境界的追求,诗画融合也是解读止园的重要钥匙。尤其是园主吴亮(1562-1624)对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的亲近,表现了现实人生的生存境界和诗画人生的理想境界,这种田园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憩园。
“自是胸中具一丘”集中介绍造园名家周廷策(1553-1622后)。童寯先生曾说:“自来造园之役,虽全局或由主人规划,而实际操作者,则为山匠梓人,不着一字,其技未传。明末计成著《园冶》一书,现身说法,独辟一蹊,为吾国造园学中唯一文献,斯艺乃赖以发扬。”计成在书中也强调“须求得人”。曹汛先生在1995年发表“明末清初的苏州叠山名家”论文后,又根据新发现文献增补了周廷策等二节,即是根据《止园集》的相关诗集而考证出其父子渊源及其在当时“身兼绘画、雕塑和造园叠山三种绝技”,是比计成更早的造园大师。在此基础上本书又总结了他的理水、建筑、山林手法。
“具象山水之极限”主要探讨苏州画家张宏(1577-1652后)的历史。在《明画录》和近人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中都是仅仅提到他的名字或极短的介绍,而本书除拓展了对张宏的经历和作品的了解外,还着重分析了其风格与技法上的特点,以及对园林绘画的形式分类及评价。
“五百年书香门第”是本书最后一章,是对园主吴亮身世族谱的考证和研究。2018年宜兴博物馆馆长邢娟提供了吴家线索。园主吴亮是当代戏剧家吴祖光先生的先祖,吴祖光儿子吴欢手中有十册本的《北渠吴氏宗谱》,由族谱中可以断定吴亮为北渠吴家第九世。吴亮父辈及他们兄弟,均有造园的历史和记录,统计有三十余处,文中都有简要介绍。
将近44万字的新作是黄晓和刘珊珊学友有关止园考据和研究的又一成果,尽管高居翰先生、陈先生、曹先生都已先后作古令人伤感,但这也表明在止园研究的薪火传承中,他们已经完全接过了前贤所开创的事业。当然涉及到这一课题的研究,随着新的文献出现,还会有较长的路要走。老实说,像我这样一直搞建筑设计的人,对于绘画、园林等方面并无研究,因此十分冒昧地写下了这点粗浅的感受,还希望能得到作者夫妇和众多方家的指教。
最后试集天启元年《止园集》诗四句五言作结:
但得止中趣,在乎山水间。更有会心处,何苦恋微官。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