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成果发布暨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研讨会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广州市农耕文化本底调查成果。此次成果由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包括一部38.4万字的《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报告》、一本集纳了803幅图片、6.7万字的《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名录图册》、一套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数据小程序和电子地图等(《广州日报》2022年8月15日)。
农业文化遗产记载了农业发展的历史,也启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农耕文化的概念大致等同于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即指各个历史时期与人类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物质与非物质遗存的综合体系。积极挖掘保护并传承弘扬好传统农耕文明,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目前中国已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8项,数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等生”,中国推动农遗保护“上台阶”,推动交流互鉴,用好合作“金钥匙”,唱响保护利用“共同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成功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尊重农业的自然循环规律,挖掘保护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多吸收传统农业的优秀成分,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周年,农业文化遗产必须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凝聚更多共识,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播和传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繁荣。一方面,要讲好中国农遗故事,传播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展示中国农遗保护成就。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功能价值,推动互助合作,提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和水平。让农业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携手构建世界农耕文明保护传承的美好未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出来以后要保护,还要利用,并在利用过程中把优秀的农耕文化传承下去,意义非凡。一方面,要“加码”保护利用,擦亮“金字招牌”,让农业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成为农民的“摇钱树”,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新引擎”;另一方面,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以绿色发展眼光,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遗产,能够让这一宝贵财富真正“活起来”,助力富民增收,为促进全面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江苏省连云港市 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