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

    不囿习见,多维求证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研究方法管窥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8月17日   15 版)

        ■马汝军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Guan Yu:TheReligious Af⁃terlife ofA Failed Hero,牛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是荷兰籍德国汉堡大学汉学家田海(Barend J. ter Haar)的英文作品。该书中文版由王健、尹薇、闫爱萍、屈啸宇翻译,2022年初,新星出版社出版。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一书不是对古代人物关羽的历史研究,而是对中国关羽信仰崇拜的研究。作者试图厘清关公信仰在中国的流变与传播,并还原关公神灵形象的形成过程。田海先生对关公信仰崇拜的研究可谓突破传统、独辟蹊径。作者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指出,在通常认为文字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时代,口头文化以及通过口头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仍然是引人注目的。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可以看作对口头文化的知识考古,也就是去发掘那些隐藏在文本与实物背后的口头文化。可以说,一个外国学者利用口头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现象,不仅难度很大,更重要的是这一方法是不囿习见的。

        围绕口头文化(或称作口头叙事),作者对中国的关公信仰崇拜做了多视角的考察,相对于研究结论,我们更应关注他的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口头叙事和文字史料,探究关公神灵形象的构筑过程。作者认为,关于关公信仰的传播,通常人们认为是通过书写传统,尤其是《三国演义》,逐渐对关公熟悉起来的。这个观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精英视角(包括现代学者),认为书写对文化的影响比其他任何方式都重要。但是,作者始终坚持口头文化在真实的关公信仰塑造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作者既使用体现为文人精英记录的文字史料(通常贴有史学、文学或者传记的标签),更是大量运用体现为地方社会制造的内容丰富的口头叙事(通常贴有戏剧、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回忆等标签),从而较为清晰地还原了关羽的封神之路,从早期的饿鬼,到护法恶魔、驱邪将军;从后来的雨神、财神、医药之神、文士之神,一直到道德典范乃至救世主的形象。

        其次,利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复刻关公崇拜传播的迁移路径。关于关公信仰的传播路径,作者采用了时空结合的方法。作者指出,通过分析那些庙宇神坛最初新建和恢复的时间,我们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追溯关公崇拜的传播情形。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某座寺庙和神坛最早的修建时间可以标明,当时该地区对关公崇拜的支持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以至于可以动员信徒出巨资修建一座庙宇。同时,寺庙碑文提供了庙宇修建和附建的精确日期,对于追溯信仰崇拜的历史有着巨大的价值。在研究中,作者科学地应用了计量史学的方法,通过开发一个庙宇修建和重建情况的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统计出大事年表,形成了11世纪以来关公崇拜日益散播的、时空化的、可视化的迁移路径。

        再次,利用视觉叙事和表演叙事,阐释信仰体验传播的交流功能。信仰的传播,离不开对神灵的想象和体验。作者指出,除了口头叙事和书面叙事外,视觉叙事和表演叙事,也都有助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结合自身需求和教育背景,通过各种途径对神灵展开想象。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会偏爱于正史记载,并以此来形塑他们自己对关羽神灵的崇拜。但是,在人生的不同时点,没有人能够不看戏,不聆听地方上的传说故事,或者关于神灵奇迹的描述。当然,也没有人能够避免将这些内容传播给其他人。作者进一步指出,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了解神祇及其灵力,这些故事受到仪式活动、地方戏剧以及神灵的各类视觉和物化呈现形式的支持。可以看出,视觉叙事和表演叙事既可在大概念上附属于口头叙事,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独立于口头叙事之外,因为后者更便于崇拜信仰的体验、交流与传播。因此,基于视觉叙事和表演叙事也更有益于探究关公信仰的传播史。

        纵观全书,研究虽然是多维角度,但核心还是口头文化。对比口头叙事和文字史料,可以判断二者的相对先后;结合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可以推断口头文化的确切年代;而视觉叙事和表演叙事的引入,更使得口头文化的传播具象、立体。在此基础上,作者完整阐释了关羽信仰崇拜的源起与流变,关羽神灵形象的形成与衍化,以及关公信仰传播的路径与分布。有鉴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如此看重口头叙事了。

        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的研究,注重古文献、古文字和考古的结合。田海先生的研究与此类似,文本叙事相当于古文献,而口头叙事类似于古文字,同时,对视觉叙事和表演叙事的探究,无疑可以看作田野考古。以如此多维的视角去探究历史,或许更容易接近真相。简单概括《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治学方法,可以说,最为突出特点就是“不囿习见,多维求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