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揭秘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

    刘晓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8月10日   19 版)

        《旧迹新痕:中俄美术交流史话》,晨朋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6月,68.00元

        晨朋先生20世纪50年代留学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史论系,回国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工作勤勉,著作等身,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介绍俄罗斯悠久的文化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做了大量的俄罗斯美术的宣传普及工作,是一位在美术理论界颇具影响的美术史论学家。

        我曾于1999年至2002年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师从梅尔尼科夫教授、比麦诺夫教授、波格丹诺夫教授。按辈分应称晨朋先生为学长,但论艺术成就,先生则是我所敬仰的一位尊敬的师长。我回国以后和晨朋先生也有一些交往,更多的是向他请教关于俄罗斯美术历史知识的问题,每次先生必引经据典,耐心解答我的问题。特别是在我为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书写《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宽广——介绍俄罗斯风景画和风景画家》一文时,晨朋先生给予了我很多资料的提供和帮助。

        2012年中俄旅游年,我应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邀请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的“一个中国画家眼中的俄罗斯——刘晓俄罗斯风景画展”时,晨朋先生不顾年事已高,早早来到展厅,和众多的留苏学长一起,带上鲜花表示祝贺。

        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我荣获了由中俄国家媒体提名的“中俄文化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称号,同时获奖的还有王蒙、薛范等一直为中俄文化交流努力工作的前辈们,晨朋先生得知后也向我表示诚挚的祝贺。

        仔细读过河北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晨朋先生的著作《旧迹新痕——中俄美术交流史话》,颇有一些感想。我国地处东亚,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文化古国,历史上作为强势文化的大国,传播给周边许多国家,同时也接受了来自西域的波斯文化,并影响了东瀛的日本。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强盛,以俄罗斯所代表的斯拉夫文化逐渐地西风东进,对我国西北新疆以及东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各领域全盘苏化的学习引进,也在艺术界、美术界、油画界、雕塑界、美术史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可以说我们新中国的美术教学体系是来自于苏联,直到今天。

        晨朋先生的著作,考察引用了大量翔实的资料,说古论今地讲述了中俄文化交流,以及中俄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及现今发展,对于中国俄罗斯两个相邻的世界大国在美术上的来往和相互影响做了比较和总结,填补了中俄美术交流史上的一段模糊的空白。作为留俄的学人,我非常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远见卓识的工作,衷心地高兴并喝彩。

        说到中俄美术历史上的交往,的确是一段悠久而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对于我们这些操笔画画的人,尽管是留学苏联和俄罗斯研习艺术,但浩如烟海的民间交往及多层次的官方交流,很多人并不熟悉了解,需要有晨朋先生这样的史论大家史海钩沉般的去梳理去挖掘。

        年前我去拜访我们尊敬的院长,徐悲鸿先生之子徐庆平先生,院长正在书写一本关于早年徐悲鸿先生与苏联美术界的交往史书,并引出了一段佳话。1935年徐悲鸿先生带领民国美术代表团去当时的苏联访问,受到国宾级的接待,盛况空前,徐悲鸿先生向苏联捐赠了几十幅中国的国画精品,其中有齐白石唯一的画群鹅的大幅国画,此画在国内没有印刷品。这批作品现在大都珍存在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留学期间我非常幸运的看到了原作。庆平院长还提到了一件很遗憾的往事,作为回礼,当时的苏联政府决定赠送中国十几幅俄罗斯苏联的油画作品,皆是巡回画派和苏联时期的经典油画,作为油画大家的徐悲鸿,自然是喜出望外。但当这批画作运抵二连浩特时,竟被国民政府以意识形态不宜拒绝接收,据说徐先生愤怒地找到国民政府上诉,终无济于事。想来如果这些苏俄的精品油画收藏在中国,那将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幸事。

        徐悲鸿先生的访苏之行,让他看到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的魅力,也坚定了他今后向俄罗斯学习油画的决心。1953年他亲选了李天祥、陈尊三、钱绍武三位学生首赴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雕塑和版画,开启了新中国向苏联学习绘画的先河,随后又有罗工柳先生作为访学教师在列宾美院进修,之后国内又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列宾美院学习油画、雕塑、版画、美术史论。1955年,莫斯科苏里科夫美院的马克西莫夫教授来中国讲学两年,又培养了靳尚谊、詹建俊、何孔德、张文新……一大批优秀的油画家。这样的走出去,引进来,为新中国的油画发展奠定了丰厚的人才基础。这批画家不仅引领了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潮流方向,后来也都在各个美术院校担任领导职务,大大提高了我们在学习油画——这个外来画种过程中的水平,时至今日,仍然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巨大指导作用。

        1989年后,中俄国家关系恢复正常,我国又派出了一批留学生,如公派孙韜、叶楠、张伟等到列宾美院留学,随后又有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公派或自费在列宾美院、苏里科夫美院、赫尔岑师范大学、普希金文化学院学习绘画,据说至今为止有将近1200人留学归来,但说贡献,还是1950年代留苏的那批老先生德艺双馨,影响深远。近年来,留俄的一些画家学生中不乏佼佼者,但由于入学门槛低,去俄镀金者也为数不少,回国以后难以在艺术上有更多的造诣和发挥,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无奈。

        当老友梁勇先生希望我对晨朋先生的新作做感想和书评时,惊悉晨朋先生驾鹤西去的噩耗,吾等晚辈悲痛之余竞无法动笔,一幕幕和先生交往的过去,竟已成为思念学长绵长的回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