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谈读书
小时候在农村没有什么书,家里有一本书还藏着掖着不让小孩看,《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等都不能看,就让看教科书。所以那个时候知识面很窄,后来上了中学,图书馆开放,就可以把书借到宿舍里,白天读晚上读。当时我文理科功课都还不错,历史老师课讲得特别好。他上课总提问,有一次很侥幸我的回答很完整,他很高兴,从此之后他每次上课总点我,结果我对历史特别用心。老师说你一定要读好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他说你要熟读一百遍、两百遍,终身读,不断地体会。我读了很多书,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司马迁的《史记》。 (详见3版)
专访张明军: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谱新篇
走过74年军事出版历程的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重新焕发活力,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弘扬优良传统,勇于破局开新,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军事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普及国防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见8版)
“盲人摸象”的哲学思考
“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道有如大象的本体,“心也者,道之工宰也”。研究者必须如胡塞尔坚持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反躬自省,必须对摸象的盲人只能触摸一小部分而形成主义或理论有所警觉,不能昧失本原,轻忽根本性的“大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殊非易事,如众盲摸象“不过得其一支半节,但须揆诸于理而当反诸心而安,考诸圣言而不甚乖谬,方可以管见备一斑”。正是这样,胡塞尔倡导的“笛卡尔式的悬搁”被后人评价为一种此前闻所未闻的彻底主义。 (详见13版)
“神州月下”,与杜甫同游的美国女翻译家
如梦如幻,又非梦非幻,昂德伍夫人的大唐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概念诗国”。这个国度以登峰造极的诗艺傲立于东方,以杜甫为首的“唐国大师”们友善、亲和、无私,将中华古典诗歌的精华散播到周边友邦。从现有的资料看,昂德伍夫人没有到过中国。她不曾触摸过西安的城墙、洛阳的牡丹或敦煌的壁画,她只是从汉语诗句的平仄韵律里,远远地读到了杜甫,对大唐“诗圣”一见倾心。这位上世纪的美国女翻译家,是向英语读者集成译介杜甫生平与诗歌的第一人。 (详见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