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何万敏:站在凉山之巅眺望世界

    王慧骐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7月20日   07 版)

        何万敏先生一直没有见过,他住在很远的四川凉山州。但读他的文章读他的信,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那时写电影评论,评的大多是刚上演的新片,也会评一些经典老片,有时还把几个片子放在一块做比较性的分析。他的文章不光有文采,更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特点。那时候还没使用电脑,给杂志投稿都是手写,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万敏的字写得很漂亮,看他的稿子感觉是一种享受。他应当是那些年里为数不多的曾经在我任职的两本杂志(《风流一代》《东方明星》)上分别给过我支持的作者之一,对他的文章我确有几分偏爱。

        后来我调了单位,不搞杂志了,与万敏的联系也就中断了。没料到,隔了二十多年我们还会重续旧缘。在吉林长春的一本杂志上我发了几篇文章,他看到我的名字,顺藤摸瓜找到了我。互加了微信,他发来几段很感人的语音,浓缩地讲了这些年他人生的足迹,听来觉着亲切,且感受到他充沛的生命激情。过后不久收到了他寄来的一部新书:《有些缤纷,有些静默》(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版),书名便给人很大的遐想空间。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别致,从封面到内文都看得出设计者特别用心。我最初翻阅的感觉是两个字:震撼。这是一本书评的合集,25万字的总字数居然包含了168篇书评,也就是说万敏在这本书里谈论了他所读过的168本书,涉及面之广令人不敢想象。作者特地在书的后面搞了一个分类索引,将书中评述到的168本书分别纳入小说、诗歌、散文、评论、传记、历史、社科、地理、艺术、生活、儿童等11个门类,同前面目录中列出的书名形成一个较好的首尾呼应,对于读完全书的读者也能提纲挈领地拎出一个总体的阅读范围。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评述者始终站在中国图书的最前沿,他的阅读视野是全方位的,在对大量中外作家及出版物海量巡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书、热点书和畅销书进行其具有个人品鉴风格的介绍与推荐。这些书评和时代与当下贴得很紧,所评对象都是近年内国内出版的富有影响的著作或译作。它们最初发表在《凉山日报》《西昌都市报》等一些纸质媒体上,而后通过《人民日报》原资深编辑李辉先生领衔的知名公众号“六根”所设读书专栏向网络用户推送,在读者中受到广泛欢迎。书的序作者韩浩月是一位知名文化评论人,对万敏的这本书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写作是从个人视角展开的,但在对信息的筛选、观点的呈现以及价值的传递方面,都是具有公众立场的”,因此认为“何万敏不仅是站在凉山之巅眺望世界,也是站在文学高处眺望远方”。

        正是由于这部书,使我对这位身在远方、神交已久的朋友有了更多的了解。出生于1963年的万敏,自幼酷爱绘画,高中毕业后先在家乡的电影公司做美工,画海报,并很投入地阅读了不少和电影相关的中外书籍,且开始涉足电影评论。1985年的夏天,22岁的他从大凉山中的小县城乘了四天四夜的汽车加火车,到达北京,从电影大家钟惦棐先生手上接过一只景泰蓝奖杯,他的一篇影评参加全国首届青年电影评论征文大赛,获得了二等奖。这对他的人生可谓是一次重要的“引爆”。从那以后,他更加拼命地读,也拼命地写,电影理论、美学、哲学,通过各种渠道他买书、借书来读,给自己规定的读书时间是每晚至凌晨两点;写出的影评类文章密集性地发遍国内几乎所有影视类报刊(和各种可能刊发影评文章的报刊,当年的《风流一代》便是这样的杂志)。有一张当年卖得很火的《新电影》报,搞过一次“全国十大青年影评家”的评选,何万敏以其文章的实力而荣登这个“十大”行列。

        1987年,工作了八年的万敏考入了四川美院绘画专业,深造两年后,进入凉山日报社做记者,开启了他作为媒体人的生涯。这部书的前勒口上有几行字介绍他的身份:高级记者,现任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还有几行字简要说了他三十多年在写作上的成就:已发表各类作品上万篇,获得奖项350多个,出版有《何万敏影视文集》等随笔集、散文集、文论集多种。而我透过这几行字,可以想象一个伏案的背影是怎样默默无声地穿过时光的长河。书是一本本读过来,文章也是一篇篇一个个字写过来的,万敏在这本书的跋里说,“坐拥书房阅读或者写作的感受,有一种莫名的底气萦绕,仿佛那上面的文字会给人力量”。年轻时的读书或许还有某种功利的驱动,而现在读书在万敏这儿完全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称之为“美妙”的生活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所立足的那块土地,开始专注于凉山彝族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六部这方面的专著。在深耕本土文化上,可以说万敏同时展开了两只翅膀,一只是自身的研究和写作,另一只是对国内其他学者关于彝族文化研究成果不遗余力地“鼓与呼”,他的这部新著中有多篇这样充满情感的书评,序作者韩浩月先生称他此举“成为外界了解大凉山的一个窗口和名片”。

        万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读书破万卷”的学人。读者从他的文章能看出他渊博的学识和不同凡响的观察力。他的文字如同他笔下曾经画过的油画,凝重之外更多地现出一种隽永。我仍如多年前一般喜爱他愈益闪射思想光芒的文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