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河北教育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梆子》出版座谈会

    本报本报记者 韩晓东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7月13日   02 版)

        本报讯(本报记者 韩晓东)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梆子》出版座谈会日前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召开。“在中国戏曲的文化地图中,昆曲、京剧的影响太大了,《中国梆子》从文化建构层面上消除刻板印象,让人们意识到京、昆之外,还有梆子。从构建完整文化地图的角度来讲,这套书意义重大。”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施旭升教授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梆子》分为音乐卷、历史卷、传承卷、剧目卷、表演卷、舞美卷,总字数一百五十万字,图片四百一十九幅,一百九十九分钟视频。本书先后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河北省委宣传部2020年度优秀选题,荣获第九届“我最喜爱的河北十佳图书”。丛书由梅兰芳纪念馆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刘祯教授担纲主编,作者队伍汇聚了戏曲理论研究者、高校教师、刊物主编等戏曲领域的专家,出版社还特别邀请了戏曲理论家周育德、语言文字专家张圣洁审读把关。

        刘祯介绍说,《中国梆子》丛书试图打破旧有剧种之壁垒和界限,以“全景式”的视角,辅以微观的解读,从各剧种个性特色中发现、总结和归纳梆子剧种的共性特征,希望能清晰展示梆子的源流,再现梆子艺术之地缘特征及发展演变之进程,从而实现对梆子剧种辐射的戏曲文化圈的总体性提炼。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认为,《中国梆子》丛书是第一套系统、全面、集中地展示梆子声腔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物,首创价值重大。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志远称,丛书最大的价值是打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以文化生态映照戏曲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玫称赞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