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
杂 志 |
分类力荐
【文化史】 乾嘉时期,传统考据学趋于鼎盛,同时志怪小说创作出版也达至巔峰。本书从这个时期“道问学”的智识氛围出发,选取当时最有影响的两部志怪作品集《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将之放入更为广阔的时代心智氛围中,加以认知史或曰心态史角度的考察,探讨了广为人们口耳相传或笔之于书的幽冥故事,如何被读书人获取、辨析、研讨和利用。具体而言,作者关注的问题包括:这些关于幽冥世界的知识和故事来自哪里,如何传播? 人们对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如何看待? 人们如何从这些作品中学习知识和技术,以应对实际生活? 从这些问题出发,作者带我们重访乾嘉时期的知识疆域,展现了当时人对待知识的态度,展现了考据学和志怪间的隐秘关联,从而为我们窥探近世中国心智历史打开了一扇窗。 |
【艺术史】 赵孟頫为好友钱重鼎所绘《水村图》,七百余年来流传有序,名家题跋累累可见,是国宝级的中国名画。本书聚焦赵孟頫《水村图》在内的以汾湖水村为描绘对象的作品,通过对该作创作背景之考察、历史递藏之钩索、揭裱重装之探求、后世影响之梳理,探讨了赵孟頫《水村图》这一传世名作是如何层累地形成今日面貌的,同时展现了“水村”这一绘画主题所体现的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与美学思想,也为我们了解古人围绕书画鉴藏题咏而展开的诗意生活提供了一个鲜活个案。白谦慎认为作者“结论多可从信”,陈传席认为其“分析之透彻,前所未有”,薛永年认为本书多“言前人所未言”,堪为“书画鉴藏题咏史(书写)之新范式”。如此小题大做、专精渗透的艺术史书写,新人耳目,值得肯定。 |
【散文】 作为国际知名学者、艺术评论者,巫鸿素以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艺术史(特别是美术领域)著述为读者所熟悉,本书包括他一系列难得一见的回忆性文章,以“艺术”“生活”“人”为主题回顾了他生命中的人物、故事、场景,以及一些瞬间和细节。北京的钟鼓楼、普林斯顿的树林、儿时保姆李妈、作家木心,这些关键词所延伸的内容如本书副题所言“与记忆有关”,但书中文字并不止于记忆,甚至也不都是非虚构,比如《豹迹》一文,就并非常规意义的回忆录,而是“对记忆的记忆”。这些文字厚重、诚挚、洒脱,有其艺术史写作之外的感性,记述故人往事中洋溢着人情的温度,亦不时流露他的观念和见地,“以现下的我召唤出过去的我,在复述之中提炼出叙事、形象、线条和色彩”。 |
【长篇小说】 这是作家林白自《北去来辞》问世九年后的长篇新作,全书人物众多、线索庞杂、时间跨度悠长、叙事方式与文本体例都不乏新意。书中以一首《植物志》开篇,预示着主人公李跃豆的生命力如那些南方草木般蓬勃、坚韧。在林白笔下,时间、空间、人称的秩序被打破,人与自然的边界也被打通,回忆与现实映照着人物的命运走向、精神世界,在广西、广东、香港等典型的南国地域范畴,上演一幕幕虚实交织的故事。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林白的长篇小说中最难复述的一部,如此元气充沛、个性鲜明,在她既往写作的个人化、写实的印记之上,多了几分诗意、超现实的气质,这些特质或许对读者构成阅读上的挑战,却也能在共鸣中收获力量。 |
【游记】 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位居中亚,在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彼此独立,颇多不同,由于种种原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这五国所知甚少,本书可算是读者走近这个神秘世界一窥究竟的窗口。本书作者是挪威社会人类学家、作家埃丽卡·法特兰,曾深入中亚五国,从历史到现实,穿越少有外人涉足的土库曼斯坦、近距离探访哈萨克斯坦核爆试验场、路遇形形色色的当地人与外来者……她的行走、观察与写作有纪实的见闻细节和文字趣味,又有学术的严谨和观察视角,她的描述相对客观,足迹触及的全面、深度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书中详细生动呈现当地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是融社会学调查与游记于一体的非虚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