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秦始皇的诸暨行迹

    陈侃章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7月06日   15 版)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是诗史互证的典范,每每读到杜甫这一名句,便不由自主想到古越文化对诸暨的深远影响。越王允常在诸暨这块沃土上,建都立业,拓土始大,为儿子勾践称霸奠定了扎实基础,唐《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二载:“诸暨县……越王允常所居。”勾践被吴击败后,为进一步拓展复国大业,把都城从诸暨山区丘陵之地,迁到冲积平原的会稽(今绍兴)。左丘明《国语》卷二十:“勾践之地,南至句无。”句无,即今诸暨市牌头勾乘山下。由是一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百折千回,春秋霸业终得成”的经典历史徐徐展开。

        而“渡浙想秦皇”,这是又一段蕴含秦朝历史的越地故事。《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上会稽,祭大禹。”《越绝书》第八卷亦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会稽,经过富阳,渡过钱塘江,到达诸暨和大越(今属绍兴),并把大越改名山阴。秦始皇会稽之行结束离开时,又经过诸暨,再渡江到钱唐(今属杭州),旋到苏州,登上姑苏台。在返回秦都路途中秦始皇重病缠身,未到咸阳即撒手人寰。这位爱巡视江山的始皇帝最后一次出行奉献给了大禹神迹之地。秦始皇这一往一返一铭石,自然为诸暨人文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么,秦始皇为何要选择从富阳道度诸暨呢? 由此往前上推12年,也即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已把诸暨建置为第一批县级行政单位。对于这一布局,秦始皇当然了然于胸。但秦始皇真正道度诸暨的原因,还是地理交通条件决定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认为:在秦朝时,钱唐以东的土地还没有成陆,今天的杭州湾也尚未成熟,杭州并不处于主要交通线上。连接钱塘江两岸的渡口在钱唐的上游今富阳一带,从富阳一带东渡到对岸的诸暨,是当时的钱塘江最狭且水势最平稳的区域,所谓“水波委蛇”是也。

        关于秦始皇抵达诸暨,当地有诸多迎驾传说,如今在诸暨马剑区域,还建有一座气派的“秦皇古道”碑亭。那么,秦始皇又是走哪条路到会稽的呢? 历代《诸暨县志》说是抬轿到会稽。也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从富阳抵诸暨后,是从浦阳江再坐船到达会稽,依然是水路为主。但无论是“水”是“陆”,或水陆并驱,都是毗邻之地。

        遥想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在巡视会稽、祭毕大禹后逸兴蓬勃,意气风发。为宣扬威严,命李斯撰文,取钱塘江岑石,镌刻于上,把碑石树立会稽山顶,以传之久远。会稽刻石开头便云:“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修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文字优美,音调铿锵,气势非凡,宛若天成,千古一帝的气概溢出字里行间。东晋诗人王彪之不由感叹:“秦皇遐巡,迈兹英豪。”

        刻石山是会稽众山之一,屹立于诸暨、会稽两地交界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记述:“刻石山,府西南七十里。志云:越王栖会稽山,宫娥避此,因名娥避山,俗讹为鹅鼻山。自诸暨入会稽此山最高,秦始皇刻石记功乃在其上,盖亦会稽之别阜也。”与此相呼应,宋代陈鹄的《耆旧续闻》以及清代陈遹声《国朝三修诸暨县志》卷五十九也如此记录:“秦始皇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从狭中渡。所谓狭中,即今富阳县绝江而东,取紫霄宫路是也。江流至此极狭,去岸绕二百步,水波委蛇,从此东渡,取道暨阳(诸暨别名),舁至会稽山。今暨阳郭外有始皇庙宇,乃经从之处。”又云:“今诸暨县东长阜乡(今属枫桥),与会稽界处有刻石山,相传即古会稽山,李斯刻石铭功处。故山名刻石,俗称会稽大山。”2010年,一座重新修建的李斯碑铭树立在刻石山顶,实是旧迹新唱。

        为给秦始皇从诸暨抵会稽,又从会稽西经诸暨返富阳的行迹留下纪念,诸暨至迟在西汉就建立了秦始皇庙。然威名赫赫的始皇帝,其庙宇却饱经历史风雨洗礼,屡建屡毁。据南宋《嘉泰会稽志》卷六:诸暨秦始皇帝庙,在县西一里。南北朝孔灵符《会稽记》云,秦始皇驾崩后,因诸暨曾为秦始皇往返之地,邑人雕刻木像,每年以夏禹的规格祭祀。

        东汉初平年间(190-193),王朗出任会稽太守。王朗是汉末重臣,关爱民生,颇有政绩,当他看到诸暨民众还在祭祀秦始皇,且配享禹食,很不高兴,认为秦始皇德不配位,不值得祭祀,下令取缔,并将秦始皇像直接抛到浦阳江中,让其随流入海。意想不到的是始皇像不是顺流而下,而是溯源而上,众人大感惊异,相视无言! 急忙将始皇像捞起,再施礼仪,重新放回庙中祭祀。王朗太守也无可奈何!至于《三国演义》中,王朗临阵时被诸葛亮骂死,则是小说家言。始皇庙像烟火缭绕到唐高宗时,变故又起。叶法善,这位红得发紫的道教天师,专程到诸暨作法,他摆起香案,念念有辞,然后将秦始皇像付之一炬,真像“竹帛烟销帝业虚”的场景摸拟。不知是这一“壮举”,或还有其他义行,后来竟追赠叶天师为越州都督。

        然而当地百姓对秦始皇庙还有追念,没过几年,也就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诸暨县尉吴励之再次建庙立像。自此后始皇庙又安然渡过了300多年。历史的故事到了北宋庆历五年(1045)再次重复,不知什么原因,诸暨知县寇仲温又将秦始皇像毁掉,并将庙宇改成回车院。所谓“回车院”,即是当地官员候任或卸职时暂住的公寓。“秦始皇”从此一蹶不振。至明万历年间,只有一座小庙凄凉孤零,无助地注视着匆匆走过的春夏秋冬。

        那经过重重磨难的秦始皇帝庙,后来毁于何时,已查不到任何记载了。看来即使开天辟地的帝皇,也终将尘封在历史的烟云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