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杂剧金院本研究》为蜀中前辈学者魏尧西(1917—1998)的著作,全书对宋金戏剧史、宋杂剧、金院本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该书自写成已历三十寒暑,至今整理出版仍富重要学术创见。此次出版,也得到了魏先生哲嗣、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学者邓小军的大力帮助。
笔者与邓小军老师早年相识,犹记第一次打电话向邓老师求教诗学,大约是在2005年,电话甫一接通,禀明来意,邓老师便认真地说:“这个问题一时半会讲不完,你刚毕业,我比你宽裕,应该我给你打。”十七年过去,言犹在耳。后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北京,也没有再从事诗歌相关的工作,辗转到了出版社做编辑。但是,仍与学界诸前辈保持联系。去岁知晓魏先生《宋杂剧金院本研究》有意出版,便赶紧赴京拜见邓老师,邓老师慨然允诺。
魏尧西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戏剧史、陶瓷史、中医史,均有精深研究,其宋金戏剧研究始于1952年,1958年因故中断,1978年“重理旧业,研究宋金杂剧之关涉问题”。《宋杂剧金院本新证》于1993年完稿,四川著名书法家李廷膏先生为题签,但著作一直未正式付梓。此次整理,邓小军老师对近千条引文按现在的出版规范进行了详细的整理注释。
这部老辈学者近三十年前写成的戏剧研究著作,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与时代特色。魏先生熟稔戏曲文献,在著作中发掘了众多新知。例如关于金院本的性质,提出金院本创制北曲,是最早的北曲剧种,金杂剧自从独立门庭改名为院本之后,偏重演唱纯粹的故事,创作不少最佳剧目,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舞台戏曲人物,胜于院本在本质上与宋杂剧相同的观点;单独立条目考察金院本剧目及剧本佚文147种,超过之前、之后同类考察的数量一倍以上;确证宋杂剧和金院本务必讲求唱、念表演,发掘出金院本《鞭敲金镫》佚曲包括【中吕】14首曲子,《大对景》佚文包括【双调】【正宫】两个宫调5首曲子。
此外,戏曲文献与出土戏曲文物紧密结合,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魏先生提出金院本兴起的年代为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70),至今具有独创性。提出幺末——北杂剧产生的年代为金章宗泰和(1201-1208年)之末,现有研究逐渐接近之,而尚未达到之。
在编辑《宋杂剧金院本新证》的过程中,得以再次拜领邓小军老师严谨、温厚的教诲,每因一个字、一个标点,邓老师都会特意发来相关的实证资料,甚至彩色打印相关文献从北京邮寄至编辑部。前辈学者真淳朴实的行事风格、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整个编辑团队受教良多。两代学人的研究精神与淑世理想,尽存此一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