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山乡变革的故土恋歌

    谈炜萍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29日   11 版)

        谈炜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中心主任。编辑有《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巴颜喀拉山的孩子》《逐光的孩子》等。所编图书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

        推荐图书:《小菊的茶山》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对乡村故土的书写一直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更多儿童文学作家关注当下乡村的社会变迁和乡村儿童的精神成长。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徐鲁新推出的《小菊的茶山》就是一部以其生活过多年的鄂南幕阜山区为故事背景,借助两代女孩的命运和精神成长来展现新时代乡村变革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力作。

        徐鲁年轻时曾在鄂南幕阜山区生活了十多年。那时的他作为一名“文化辅导干部”,主要工作就是深入幕阜山下各个乡镇山村搜集民间故事、歌谣和采茶戏唱本,也给一些乡镇文化站和乡村小剧团修改戏本,做创作和演出的辅导。这里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早已化作血脉融入了他的精神生命。所以,小说开端,当他曾经救助过的幕阜山区的一个女孩大学毕业后来寻他,迅速触发了他对那段生活、那些故人的怀念。他决定重返幕阜山区,以一个返乡者的身份,去探寻那些过往的记忆。

        小说采取半纪实的叙事方式,循着主人公即作者的足迹,在散发着泥土与春茶气息的旅程中,围绕富水河畔枫林渡的阿通伯和他的女儿阿香与阿秀以及外孙女小菊一家三代的生活经历,全景展现了幕阜山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作者笔触极具江南风情与韵味,乡土的诗情画意,令人无限向往。但在这乡土文化的探寻中,既充盈着作者浓烈的乡土眷恋情愫,也隐含着作者客观、冷静的反思。在他离开幕阜山的这近二十年,因为现代都市文明的冲击,昔日生机勃勃的乡土文化正在慢慢流逝,比如作者一直关注的采茶戏曾濒临失传,曾活跃在幕阜山各乡村、带领乡亲们传唱采茶戏的演员肖冬云,因为现实所迫,不得不离开幕阜山。乡村里大批年轻人不断走向城市,幕阜山一度只剩下阿通伯等老人在固守。但令人欣喜的是,在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扶持下,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看到了家乡的美家乡的好,更产生了传承和保护家乡文化、回归家乡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作者在着力刻画老一辈人对乡土的眷恋与守护之余,更刻画了小菊、小芬、万新福、水芹等新时代的乡村儿童形象。他们自信乐观,有知识有文化,他们是未来乡村的希望,也是未来中国的希望。

        徐鲁是一位文化散文家,创作有风骨、有道德、有温度、有美感的优秀作品是他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其创作特色。《小菊的茶山》在对鄂南山区景致诗性描绘的同时,刻画了驻村第一书记韩燕来、文化站长刘耀煌、采茶戏传承人阿秀、肖冬云等幕阜山人民群像,从人性美和文化风骨的角度去展现他们为守护乡土文化、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探寻他们的生存价值和精神力量。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困境,他们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为建设新时代的壮美幕阜山区,为打造新一代幕阜山人的精神家园不懈奋斗着。这种精神气象与人性之美,对当下少年精神生活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理想人格的建立,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