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

    京沪等地专家线上研讨修订版《中学与西学》

    本报记者 王洪波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01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重思中学与西学路径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新书发布会日前在线上举行。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郗卫东代表出版方致辞。他说,中央编译出版社以“做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为出版追求,《中学与西学》一书讨论的主题正与此契合。

        《中学与西学》聚焦哲学、本体、辩证法、形而上学、宗教、伦理学等西方学术范畴,通过梳理这些概念在西方语境中的本来含义,以及它们在近代中国被引入和误读的过程,对于近代以来用西方学科体系及学术范畴来重新整理中国传统学术(特别是儒学)的过程进行了深刻检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质疑。该书是一部带有强烈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学术论著,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和读者广泛关注。

        《中学与西学》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晖介绍了这本书的创作和修订的情况。他说,自己是学习西方哲学出身,大约1995年转向国学研究,从那时起,就特别关心中学和西学异同的问题。《中学与西学》首版问世于2002年,这次的“修订增补版”增加若干章节共十余万字,其他章节也有修订、补充和调整。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王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等十五位学者,围绕“中学与西学路径差异”和“现代中国学术的命运”两个主题作了研讨。与会者对方朝晖教授关于中西学术传统性质不同但可以并行不悖的判断表示同意,认可其对近代以来中国学界接受西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做的分析,认为《中学与西学》包含很多卓见,其关于重构中国学统的思考值得重视。

        “西方哲学以求知、求是、求真为特色,发展成为一套科学化、体系化的学问;中国儒家以求做、求应、求善为特色,故方朝晖教授认为儒学更接近一种宗教性质的学说。”王路认为《中学与西学》一书对西学和中学之差异的揭示是能够成立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曾亦教授提出,无论中国、西方,还是伊斯兰文明,都有强大的经学传统。西方在中世纪以后,哲学一直被看作是经学的婢女,实际上,在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中,也有相似的情形。民国以来,取消经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直到近年来,经学呈现复兴之势,可能会对中国学术的重构产生深远影响。

        方朝晖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说,“现代中国学术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学统的迷失:既丧失了儒家学统,又不能在中国文化中建立起西方式学统。”他表示,在现代中国学术若干重要问题上正本清源,是为我们今后再出发找到更好的出发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