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蒋林写大熊猫的两本小说后,我就预言,他还会写的,并且一定能成为广受小朋友喜爱的一名“熊猫作家”。不到两年,果然成真,有幸言中。对作家而言,没有最好的创作题材、走向与类型,只有适合的和不适合的,这是一个道理。这个常见于职场的道理,在“熊猫作家”此番贡献的新作《熊猫康吉的远行》中,也不时闪现并证明其特别接地气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小说主角康吉离开母亲,独自行走在开疆拓土、寻找新家园的一路坎坷上,听见的、经历的关于如何选择的道理,正是这个朴白的金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没错,《熊猫康吉的远行》正是一本从头至尾都在讲道理的书。当然,它不是瞪着眼、板着脸,说教式训导式讲大道理,讲得读者无语、疲累、昏昏欲睡,而是立足具体的、平凡得可操作的,甚或直接就是自己的亲历,以故事的万花筒方式讲。书内,是康吉的母亲和朋友偎着森林讲给康吉听,书外,是大朋友捧着图书讲给小朋友听。
大熊猫乃独居动物,到一定时候必须离开出生地与母亲,寻找自己的生存资源与栖居地,这是大熊猫一生别无选择的赶考与成年礼。康吉天生体弱,恋母情结重,到离开的时候却不想离开,对未知的前路充满恐惧。上路之后,沿途的饥寒、凶险、歧径、陷阱和无望,无时不在。即便这样,要想活着,活得有尊严,就必须前行。自己的命运可以选择,但自己作为大熊猫的命运却是没得选的。身为大熊猫,只能遵从天上颁布的大熊猫法则,以及大熊猫与世界和平共处的公共秩序。怎么办? 师出有名,人的任何行为都得有一个说法,这是古老文明的血脉法典。康吉的远行也总得有个说法吧。说法,道理也。那就让临行前和出发后那些大熊猫故事中的道理,给康吉的远行以理由、信念、力量、勇毅和智慧。被人类捕获却能处变不惊从而获得人类尊敬和学习,被人类豢养又交还大自然最终适应新环境,是母亲丹琳讲的大熊猫明明和大熊猫成成的故事;生来弱小却逆袭命运变得强大,是成成讲的大熊猫51的故事;以亲自经历讲叙逢凶化吉,是小熊猫贝壳讲的传奇故事;痛失一条腿变成三条腿依然在丛林法则中得以自立,是川金丝猴承天讲的大熊猫戴丽的故事……经历了与恶狼乔力、黄喉貂黄迪、金猫多雅的鏖战,并最终寻到理想家园后,康吉真正明白了成成那句话背后的道理:“除了对手,还有朋友。”
其实,有关远行的故事,发生在书外人类身上的,更多。古蜀人从茂汶高原来到成都平原,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湖广填四川,闯关东,马斯特火星计划,都是。但这些故事,对逆反心爆表的孩子来讲,合不了他们的脾性,远没有大熊猫故事来得新奇和有趣。咱人类的故事,且不说故事本身的、人性根里的复杂性,仅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小背景、因由、导火绳等,就得把孩子们天性中的稚气、热情和好奇吓退。这就是为什么要给孩子们用童话、用寓言讲故事,并借故事讲道理的本因。
别说大熊猫康吉了,长大后的人,何尝不怕远行? 以我儿子为例来说吧,在成长的阶段,做什么事都怕,都需要给他讲道理,但走了第一步,便有了第二步、第三步、第N步。初中时参加卖报等社会实践活动,害怕;考研,害怕;上驾校,害怕;去公司打工,害怕;换工作,害怕……怕了一路,走了一路,人就这样学会了走路。从这个意义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生怕,又不断克服怕的不间断过程。记住,我说的是克服怕,没说不怕。不怕,无畏惧之心,少敬畏之诚,是可怕的。
正是因为讲好了道理,把精神和身体里的句子讲服气了、讲通顺了、讲出了歌声,才导致“康吉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快乐。每当看见艳丽的花儿,他都凑过去闻一闻;每当遇见可爱的动物,他都要热情地打招呼”;才导致康吉对生命与活着有了云开雾散的晴朗识见,他说:“每一个生命,都要绚丽地绽放。这就是生活的意义,这就是活着的价值!”
作为针对少儿朋友的纸本艺术,有了好创意、好故事,还不够。要让故事把道理讲好,还得把故事呈现好,比如简练、准确、顺溜的语言表达,巧妙而清晰的结构安排,明亮、有趣的文风——这些,蒋林都做到了。而绘画艺术的植入,编者也做到了。
书中有数不胜数的动植物:戴胜鸟、花斑裸鲤、剑齿虎、斑尾榛鸡、重唇鱼和石苇、连香树、三辐柴胡、灰蓟、岩白菜、狼毒、拐棍竹……由此知道,《熊猫康吉的远行》哪里只是讲大熊猫的故事,她还讲了大自然的故事——那些植物故事、非大熊猫的动物故事、不同夜晚的星空故事,以及人类的故事。并且,把那些原始、陌生与遥远,讲得各美其美,异彩纷呈,大大地给康吉的故事加了分。所以,言这本书大人也可以看得和获得,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