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公元12世纪初至19世纪末,朝鲜半岛高丽、朝鲜王朝持续派团出使中国,使团成员往往将其在华见闻著录成书,这些著作被称为“燕行录”。因其巨大的体量、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视角,燕行录文献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相关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由北京大学漆永祥教授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燕行录千种解题》(以下简称“《解题》”)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5月15日,由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典学平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以来‘燕行录’整理与研究论坛”线上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解题》一书和燕行录研究展开研讨。
《解题》一百五十万字,共收录七百七十二名作者、一千一百六十八种书目(篇卷),正编八十卷为燕行录文献,附编五卷为相关文献,是迄今为止燕行录著录和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字典》时,被称为‘后学津梁’,我认为,《解题》堪称‘燕行录学’之津梁。”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邱瑞中研究员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刘勇强教授高度评价漆永祥教授在常人望而却步的情况下,迎难而上的“学术逆行”的自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卫国教授认为《解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具有“来源多元、收罗广泛”“纠谬补阙、考辨精详”“重点突出、评论允当”“诗文评骘、恰切公允”四个特色。复旦大学古籍所陈正宏教授认为《解题》颇具版本意识,第一次系统著录了现存燕行录的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毛瑞方教授回顾了中国古籍解题目录的发展历程,认为《解题》是一部继承中国目录学优良传统并兼具创新性的佳作。
对于燕行录的学术价值,与会学者给予充分认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邦维教授指出,“从周边看中国”是很有价值的视角,燕行录为此提供了重要文献支撑。北京大学中文系潘建国教授认为:“从燕行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朝文人生活的实况,诸如文人交往中谈论什么文学问题,他们的酬唱题咏、序跋评点等等,对于文学研究,都非常有价值。”一种名为“得利雅㗆”的西洋药膏引起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明教授的注意:朝鲜使者李器之在《一庵燕记》中记述,他在北京期间从西洋人处获得了西洋膏药的实物和用法,追寻“得利雅㗆”的流传痕迹,可以一窥清初全球文化交流的状况。
与会学者认为,伴随着燕行录的价值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一门可称之为“燕行录学”的专门学问已确立其地位并持续升温。会上,学者们就“燕行录学”的理论、方法、发展前景等做了讨论。大家认为燕行录对于中国史、朝鲜史、中朝关系史、文化交流史、东亚汉文学等方面研究均有重要推动作用。山东大学教授牛林杰展示了将数字人文方法应用于燕行录研究的收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琴知雅从图像学视角对十四幅“燕行图”作了解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丽华阐释了燕行录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及其内涵……
漆永祥教授对专家的批评表示感谢,“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本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地图和路线图、版本的研究以及索引等方面”,他表示再版时将增补内容,纠正错讹。他认为这次论坛带来了多元视角,促进了信息交流、观点碰撞,必将对“燕行录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丹教授称,在今年八月,北大中文系、外国语学院与历史系等院系将继续联合举办“使行录与东亚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期待学界专家学者就“使行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发表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