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三联·新知大会”第四季落幕

    李零许宏等畅谈“早期中国”

    本报记者 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5月25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丁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的“三联·新知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线上直播活动日前在京举行,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考古学者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峰(在纽约视频连线)分别从各自角度阐释活动主题,还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

        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系的李峰曾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沣西考古队从事田野发掘,对西周历史与考古极有心得,他的《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近日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引进出版,书中将历史学、考古学相结合,从“早期中国”视角切入,叙述、解读了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进而对于国家形成、书写起源、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缔造等问题有所分析与思考,与本次活动主题颇为契合。

        “‘早期中国’这个提法是舶来品,李峰先生的《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一书代表了西方学者对这个概念的认识。”许宏在活动现场说,“中国考古学者一般把农耕社会的出现时期作为早期中国上限,而按照西方学界定义,下限是东汉末年”,谈到对活动主题中“比较视野”的理解,许宏表示,“这是一种横向的比较,是中国跟其他区域的古文明进行比较”。李零在活动现场侧重谈及“早期中国”的概念和时间范围,“考古学家们都会谈到‘早期中国’,但概念不一样”,李零还评价了许宏、李峰等学者涉及相关话题的著述,“许宏先生的书着重探讨青铜文化的传播和城邑网络的形成,而李峰先生书中重视国家形态的研究,特别是官僚制度”。李新伟强调自己的研究是“追寻一个更早的中国,谈的是‘最初的中国’”。戴向明的发言则围绕着“早期中国的史前基础——一个文明共同体的诞生”的主题。

        李峰以“从早期中国看世界史——以国家形态和政府职能为中心”为题,介绍了自己的学术方向和研究内容,也导读了自己这部新作。他还在现场回应了对于《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中“早期中国”的概念与国内学者的不同之处,“要回答什么是‘早期中国’就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我用的是西方接受的说法,‘中国’其实是地域概念,‘早期中国’就是地域加时空的概念。我所讲的是在现代中国地理范围以内处于早期中国文明发展阶段的各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一定非得是一个体系或一脉相承,只要在这个范围,都应该包括在‘早期中国’的地理和空间范围内。”

        线上直播活动中几位学者的表达、交流,让担任活动主持人的许宏颇有感慨,“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关于这个主题的思维复杂化,学术思考的多元化,这是考古学界进入‘后大家时代’的一个特征。考古是充满遗憾的学科,新的考古发现在实时地完善、订正甚至颠覆我们的既有认知。所以,我们的认知没有终结,而未来的研究是具有开放性的,这是考古学的魅力所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