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5月11日 星期三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新山乡巨变》书写新时代“新农村”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5月11日   01 版)

        本报讯 由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中共益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益阳市文联承办的“《新山乡巨变》研讨会”以线上线下“双线”的形式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旧‘山乡巨变’的两代原型人物见面会”也在清溪村举行。研讨会系列活动在展现了近七十年山乡巨变的时代画卷的同时,也展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接力和乡村振兴接力。

        新中国成立伊始推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巨变。1955年,周立波在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中回到家乡——湖南益阳清溪村(原邓石桥村)落户,建立长期的生活和创作基地。得益于这段生活所积累的生动丰富的生活素材和经历,周立波开始酝酿创作《山乡巨变》。作品反映的是湖南益阳清溪村在合作化道路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成为中国乡村题材的经典之作,影响巨大,故事的发生地清溪村也因此为一代代读者所熟知,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并成为重要的文学地标。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冲刷,历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今天的清溪依然在新山乡巨变中演绎新的故事和传奇,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作家余艳以一个新时代作家的身份,带着新时代的创作要求和“新山乡巨变”的主旨,来到清溪村这片充满乡土乡愁、激荡改革风云的现场,对清溪村的前世今生进行挖掘、再现,在历史的维度中,再现乡村振兴坐标下、逐渐走向现代化的清溪村,以再现这个深具文学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新农村”,既是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山乡建设中作用、地位和价值的呈现,也是对文学经典的致敬。

        基于敏感和自觉的时代意识,以及出身于小说家的文学历练,余艳在报告文学的写作领域一直独具特色。在《新山乡巨变》的写作中也不例外,“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这一时代主题的激发下,她深扎到新时代下山乡巨变的现场,感知、发现、激活了这一主题的时代价值。

        “在整个采访创作过程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立波精神’所催生的力量。”余艳从清溪村出发,足迹踏遍益阳的七个县市区,她深刻地感受到这里始终有一种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在引领人民奋斗。她在创作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传承了这种精神,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以人民为中心”“锲而不舍追求写作高度”的特征,被评价为“散发着一股‘新时代文学’的鲜活气息”。

        《新山乡巨变》由四篇十二章和引子构成,缀有后记:第一篇“新清溪”从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原型地清溪出发,展现了一个文学地标借助“文化软实力”不断凤凰涅槃的故事;第二篇“新农村”写的是由作家的人格和巨著沉淀的精神力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第三篇“新农业”生动揭示了传统的农作方式蝶变为现代农业,以及智能智慧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深度融合的历程;第四篇“新农民”写的是传承着“立波精神”的新时代职业农民的命运变化和奋斗奇迹。共计32.7万字。

        《新山乡巨变》一出版上市,就被读者和评论界誉为“最早真实书写现代智慧乡村、智能农业”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推陈出‘新’”的作品。那么《新山乡巨变》究竟“新”在什么地方?

        评论家认为,一是题材新。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中国乡土题材的经典之作,书中的原型地清溪村因此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时隔六十多年,作家余艳重回现场,续写新时代下山乡巨变的故事。作品抓住了“巨变”这个核心的主题,抓住了“互联网+”这个核心特征;二是构思新。本书在历史的维度中,挖掘和再现清溪的前世今生,描写了乡村振兴坐标下,以智能智慧作引擎正迈向现代化的新清溪。这种在跨越中比照和发现的呈现描绘,有助于在地方环境和社会人物的动态表现中展示变的情形,被评论家认为“是个很好的构思选择”;三是写法新。《新山乡巨变》以互文的形式,通过周立波这条历史的、文化的主线,以《山乡巨变》里独具“清溪”特色的人物和细节勾连全书,对应今天现实中清溪人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轨迹,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书写接力。“余艳在自己真实观察记述清溪今天真实生活人物表现的报告文学中,巧妙地把小说《山乡巨变》的内容作为一种历史背景参照,不断在历史的回望中发现今天的改变和发展进步,如同在一个今昔时间孔洞中的穿行,明暗清晰。”四是立意新。本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振兴从1.0版到3.0版的历史演变,展现了清溪——其实也是中国绝大多数村庄的变迁史,深刻揭示了一个既具文学功能、又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杆性村庄的示范意义、文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书写六十多年前清溪的人们,在结束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走向新生之后努力设法改变自己生活环境、人生命运的情景。其中许多动人的渴望和用心的进取情形也很感人。但是时隔近七十年后,清溪村这个文学地标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凤凰涅槃”,又一次开始了“求新、求变、追求美好生活”的历程,这也成为我们描写山乡巨变的新时代画卷的强大理由。余艳也就此展开了热情书写。为写好这部作品,她在益阳农村呆了八个月,跑遍了七大县市区,采访了208位典型人物,走在立波先生当年走过的村村镇镇,村头、地头、灶头,与农民交朋友、聊家常,也同吃一锅饭,倾听生活变化的细节,一些幸福背后的故事就有了,一些深度的疑惑也得解了。余艳说:“这是一部以时代为导向、以人民为主角的作品。”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