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5月11日 星期三

    从2009的“中国云计算元年”,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云计算公司从荒原草莽走到了历史台前,从海外巨鲨的口中守住了国内市场,并走向国际和国外大厂一较高下,推动了云计算技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国内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下一个十年来说,云计算巨头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结局是“双雄争霸”还是“春秋战国”,或许在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不过这个过程注定会非常精彩。

    “双雄争霸”还是“春秋战国”,云计算竞争开启

    史爱武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5月11日   18 版)

        云计算的使用便捷、资源可扩展、性价比高、可靠性高、存储量大等优势和特点使得它在这十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现如今已经成为IT应用领域的标配。“企业上云”“数据上云”“服务上云”的各种叫法层出不穷。

        一方面,中国的云计算已经跻身于世界的前列。2021年Gartner全球公有云市场的统计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健增长,较2020年的642.9亿美元增长至908.9亿美元;排名第一的亚马逊AWS的市场份额为38.92%,微软、阿里云位居二三名。其中,在全球前六名中,有三家中国云厂商,阿里云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到9.55%;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拿下了4.61%、2.84%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五和第六名。

        另一方面,中国的云计算也在赋能数以万计的国内外中小企业。在线存储、文档协作、数据备份与恢复、服务器租用等云服务给中小企业带来诸多优势:便捷易用、价格低廉、IT运维简单、性价比高……

        那么,中国云计算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样的呢?

        中国云计算的拓荒年

        2009年也被业界称为中国的云计算元年。这年5月,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了第一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后来,每年一届的中国云计算大会成为中国云计算产业最大的盛会。

        同样是2009年,阿里云成立。十年之后,阿里云进入了全球云计算的前三甲,和国外大厂在世界舞台上一较高下。

        2010年3月,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国内互联网企业执牛耳者——BAT的当家人共同讨论过云计算:当时,百度的李彦宏认为“云计算只是新瓶装旧酒,更多是概念炒作”;腾讯的马化腾则认为“云计算还太过遥远,得到阿凡达那个时候才能实现”;而阿里的马云坚定地看好云计算。

        网上流传着这段具有历史价值的会议视频,从这三位在会场上的发言,基本也预示着三家企业后来在云计算市场上的地位。阿里云后来成为国内云计算的NO.1,世界上的No.3,也是实至名归的。

        2010年春节后,经过两年多发展的阿里云飞天系统,终于在版本更新之后,达到了异常的稳定。阿里云的成功也引来国内其它具有雄心的企业的关注。

        也是2010年,华为正式公布云计算战略,2017年成立云业务部门。

        尽管马化腾当年曾说不看好云计算,但公司内部却在2010年就立项研究云计算。2013年9月,腾讯云宣布正式面向全社会开放。

        曾几何时,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并列为中国三大互联网企业,简称“BAT”。但是,在云计算行业,百度却是远远落后于另外两强,百度云远远落后于阿里云和腾讯云。这一点上,百度比它的国际对标者“谷歌”也是差了很多。

        其实,百度内部早就有人预见到了云计算是信息时代的革命。曾担任百度总架构师的刘栓林在百度内部建议针对企业发展云计算,然而这与百度当时主要面向C端用户的发展模式相冲突。所以,一直到2015年,百度云才正式开放服务。

        遗憾的是,百度云成立后,公司也并未全力投入、做大做强。这个时候,上市公司过于重视业绩的弊端就显露出来。毕竟搜索业务才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云计算业务更偏向于B端,搜索业务更倾向于C端,两种业务似形成了冲突。这就导致百度在云计算市场无法迅速崛起。

        除巨头外,其他初创云厂商也纷纷应运而生。

        2012年3月,网络安全专家季昕华创办UCloud。一个月后,三位拥有IBM工作经历的黄允松、林源和甘泉,取“平步青云”之意,共同创办了青云QingCloud。雷军决定“All in金山云”,要在云端继续高呼“Are you Ok”。一朵朵云竞相登场,移动云、天翼云、沃云、京东云、七牛云……

        各个极具特色的产品服务、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为中国云计算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使得国内云计算市场更加精彩纷呈。至此,中国云计算也正式从荒芜步入萌芽发展阶段,云计算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云计算的高速崛起

        在国内云计算开始萌芽发展时,大洋彼岸的科技巨头们早已完成行业变革。然而,这群海外“巨鲨”们在自家市场格局初定后,开始按捺不住,将视线投向了中国市场。

        2013年12月,亚马逊宣布AWS进入中国市场。此后,微软、甲骨文等海外巨头相继进入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中国云计算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时刻到来了,“扬子鳄智斗过海鲨鱼”的云计算市场保卫战打响了。

        此时,有不少人唱衰国内的云计算公司及其国产云。更有甚者,有好事者用了一个格外直白的标题“亚马逊AWS入华是来打微软云,几家国产云不入其法眼。”当时的国内云计算市场现状和国产云计算实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当时的国产云的实际情况也确实是一地鸡毛,根本没有与海外巨头对抗的能力:阿里云才刚刚突破“一个集群部署5000台服务器”的5K难题,相关技术基本达到亚马逊、微软等巨鲨的水平;腾讯的云业务也才刚刚发布对全社会开放,还处于试水阶段;第二梯队的天翼云、青云、金山云等还只是一个发展雏形。

        “价格战”成为当时国产云唯一有效的竞争手段。在消费互联网屡试不爽的价格战打法,竟然也适用于产业互联网。国内各大技术公司一方面利用“价格战”占领国内云计算市场;一方面倒逼各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升级,巩固市场份额。

        在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云计算厂商相互竞争,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巨鲨也是处处受伤、被打得节节败退。当然,海外巨鲨始终无法像很多人臆想的那样“吞并国内云市场”,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数据安全问题。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有些涉密数据必须留在国内,不能存储在国外的任何云数据中心。二是“水土不服”的问题。海外公司沿用在国外市场的定价方式、服务模式等运营理念对国内客户来说不易接受,服务满意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亚马逊AWS虽然稳居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头把交椅,但在国内市场,它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幅度下跌,远远落后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产云厂商。2019年,甲骨文更是直接“缴械投降”,宣布彻底退出中国云市场。

        2018年9月,腾讯宣布正式成立腾讯云与智慧事业部门。自此,国内云计算格局初定,正式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阿里云、腾讯云为第一梯队的“双雄”,领跑国内云市场;第二梯队的华为云、天翼云、百度云等群雄奋起,激烈竞争。

        云计算是个相对宽泛而复杂的概念。一般而言,云服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也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还有二者结合的混合云,以及各类细分专业领域的云(如“金融云”“政务云”等),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蕴藏着极大的市场机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的时间的推移,在公有云领域,由于其高投入、高技术的特征,阿里云和腾讯云将继续和第二梯队厂商拉开距离。但在2B为主的私有云服务中,由于B端客户的特殊属性决定其更看中个性化和定制化。因此,私有云则会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的格局。其中,依托其深厚的ICT技术积累,华为云在2B业务一直是遥遥领先。

        从2009的“中国云计算元年”,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云计算公司从荒原草莽走到了历史台前,从海外巨鲨的口中守住了国内市场,并走向国际和国外大厂一较高下,推动了云计算技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国内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下一个十年来说,云计算巨头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结局是“双雄争霸”还是“春秋战国”,或许在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不过这个过程注定会非常精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