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作家、评论家陈歆耕的长篇非虚构作品《蔡京沉浮》(作家出版社),将主人公置于北宋晚期皇权更迭、朋党争斗的复杂历史语境中,用力透纸背的缤纷笔墨为读者刻画出一位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蔡京。
蔡京是中国历史上罕见而奇特的人物,曾在北宋晚期四任宰相,长达十八年,是对北宋晚期政治、经济、艺术有重大影响的一位重臣,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公认的一位书法大家。另外,如何评价蔡京在北宋晚期继王安石后推行的“蔡京新政”,也是一道有待深入研究的学术难题。
陈歆耕在谈到为何要写蔡京时表示,写《蔡京沉浮》时会联想到斯蒂芬·茨威格的《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不过,选择以蔡京仕宦沉浮为线索,同时呈现北宋晚期的政治生态,以此来写一本书,却并非因为茨威格作品的触发,而是近几年阅读相关史料书籍后觉得蔡京太耐人咀嚼了,至今却未有描述蔡京形象的翔实的非虚构文本。几种若干年前出版的关于蔡京的读物小说化、脸谱化、简单化的手法,使得这类作品既无纯粹小说叙事的张力和语言的质感,又无史实的严谨可靠。这一现状坚定了陈歆耕写作的信心。陈歆耕将蔡京置于复杂而阔大的历史风云变幻语境中,以犀利的思考和有趣的叙事笔墨,力图客观呈现北宋晚期皇权更迭、朋党之争的复杂政治生态和蔡京其人丰富多元的人格元素,透析其多向度、多侧面的精神图谱,还历史人物本来面貌。
近年来,陈歆耕致力于历史非虚构作品的创作,《蔡京沉浮》是继《剑魂箫韵:龚自珍传》、历史随笔集《何谈风雅》后,推出的第三部史传作品。福建仙游县蔡襄文化研究会为本书提供了蔡襄、蔡京、蔡卞三兄弟的三十多幅书法图片,其中蔡京书写的“元祐党人碑”拓片尤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