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数字经济已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从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多部委及各地纷纷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政产学研用各方正积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正加速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数字经济”再度成为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近几年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总体上,数字经济是一个涵义相对宽泛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内涵边界有所不同。按照中国信通院的报告,数字经济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包括5G、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和服务。二是产业数字化,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来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车联网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字化治理,是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的新型治理模式,是数字经济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包括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数字化公共服务等。四是数据价值化,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包括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保护等。
东数西算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5G、光纤宽带、数据中心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既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有利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算力网络作为新兴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简单来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一样,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东数西算”工程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优化全国算力基础设施分布,实现全国一体化布局,更好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推进、应用孵化、配套政策等方面推进我国算力网络发展,包括深化算力网络一体化整体布局,将算力网络上升为国家战略;强化算力网络自主创新,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进算力网络产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等。
数实融合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实融合),是“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主线。数实融合能够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产生更大价值。
数实融合,其路径离不开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企业、数字人才与工业人才以及互联网平台与服务对象的相互融合。在互联网上,一些新型实体企业通过开放自身的供应链能力、数字化运营和整合营销能力,打通线上线下和供需双方,将数字技术能力和实体经济全方位融合,有效促进了产业提档升级。在农业方面,数字技术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产供销全流程的数字服务高效推动着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流转。在工业方面,以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上下游线上无缝衔接、配合联动,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无缝对接,促进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优化。
我国不同产业的数实融合程度不同,消费服务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程度最高,阿里巴巴等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而在附加值更高的生产服务业方面,我国的数字化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整体而言,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快不同类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实融合,能实实在在释放出发展机遇带来的增长潜力,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建议,应以“技术-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思维破解“数实融合”难题,合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增加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供给;发挥技术标准的统领作用,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促进工具间集成打通,降低传统企业使用门槛和成本等。
数字安全强化数字经济安全治理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数字化不断发展,安全行业正在超越传统网络安全范畴,升级为数字安全。为了助力数字经济安全发展,今年两会期间,国际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正式发布数字安全框架。该框架涵盖了数字安全的定义、REE(Regulation, Execu⁃tion,Evaluation)数字安全框架、数字身份框架和元安全框架。
数字安全是指在数字时代与数字化相关的一切安全要素、行为和状态的集合,既包括保障数字经济的安全性,也包括将数字技术用于安全领域。数字安全以数字身份为核心,以元安全为基础底座,涵盖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或场景,并可扩展(如元宇宙安全)。除此之外,数字安全还包括利用数字技术保障数字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虽然数字安全更偏重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但是它与偏重国家网络主权的网络空间安全(Cyber security)在法律、标准、技术上是相通的。
针对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建议,要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打造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包括应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云安全等挑战。同时,应把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各地数字化建设之初应将安全考虑在内,并互联互通,调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数字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提升国家的数字安全能力。
数字人才夯实数字经济社会基础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人才保障,人才短缺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要加快形成结构多元、层次合理的数字人才队伍:以职业教育培育海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着力培育更多创新研发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加快推进面向数字经济的学科建设,扩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人才培养规模。培育大量跨界交叉整合的高端人才,加快推进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促进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与其他专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新兴交叉专业。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也是培养数字化人才的主体,要引导企业优化综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开发投入机制和选拔培养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全民数字化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移动总经理郑杰建议从普及数字素养教育、推动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的规范发展、完善数字化人才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入手,全面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造就大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人才,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数字经济已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从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多部委及各地纷纷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政产学研用各方正积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正加速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