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

    汉服文化促创业更要重传承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3月30日   20 版)

        “没想到学校专门给我们开辟场地,给予各种政策支持。我们一定不负期望,把汉文化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连日来,只要有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汉家衣坊”团队负责人魏欣宇就会和伙伴们来到学校“明镜关汉文化体验馆”,制作缠花、处理汉服出租相关事宜。(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从昆曲《牡丹亭·游园·步步娇》到48位汉服达人踏步游园,汉服已经“出圈”,开始走进百姓生活。特别是,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年轻一代的文化诉求相契合,由此催生了从汉服制造到以汉服为中心的古风文旅活动,这些都使得汉服不再是干巴巴的历史资源,也不再是与现代生活相脱节的古代传统服饰,而是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生活中并被赋予现代生活理念的流行时尚,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再造。如此语境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汉服文化创业团队开辟体验馆,显然值得点赞。

        如今,打开抖音,搜索“汉服”,第一条视频就有130万左右的点赞数。在城市公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穿汉服拍照的年轻游客,成为一道靓丽风景。2020年上半年,在天猫购买汉服的消费者达到2000万人,未来汉服的潜在消费者将超过4亿人。近年来,从专家、学者、大学生,到普通市民,均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汉服文化的复兴。与此同时,汉服爱好者们自发形成的社团,也在日渐壮大。比如,北京汉服协会2009年成立时,参加活动的只有几十个人,目前注册会员已有1000多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自内心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眼里,每一件精美的汉服背后,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千年的美学内涵。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却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短视、浮躁、缺乏诚信、媚俗等行为大行其道,这与精神文化的贫乏不无关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传统中华文化伦理、价值观、审美观,虽然根系发达,但落叶凋零。传统文化的长期缺位,使中国正面临着文化断层的危险。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造成人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减弱;精神的物质化和文化的沙漠化,不但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也反过来影响了历史文化本身。由此表现出来的泛物质化的思潮,以及功利化的浮躁心态,严重削弱了人们对文化价值的向往和追求。

        可见,汉服文化促创业,更要重传承。汉服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模糊概念,变成了如今有严谨定义、有典籍研究、有理论支撑、有实践队伍、有媒体关注、有较为广泛的人参与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且迅速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与现代生活日渐和谐共存,并开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特别是,从大视野来看,重建民族自尊、弘扬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成为人们参与推广汉服文化的初衷,表现出了对民族、对国家、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真诚敬意和复兴的坚定决心。

        湖北省嘉鱼县 张连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