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

    “疫情文学”不失为缓解焦虑的一剂良药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3月30日   20 版)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3月18日,豆瓣网友@K的一条模仿卡夫卡《变形记》开头的动态引起了许多网友关注。不少网友也开始“戏仿”文学经典表达,以加缪、马尔克斯、海明威、鲁迅、张爱玲等经典作家的口吻,讲述各自的“疫情”故事。(3月21日《澎湃新闻》)

        公号文章《一条豆瓣动态引发的“疫情文学”复兴》刷屏朋友圈,如同吹响了文学创作大赛的号角,广大网友释放出积累多年的文学知识和强大的文学细胞,掀起一波“疫情文学”创作高潮,纷纷以知名作家的口吻、著名文学作品的段落、经典影视作品的台词,进行仿写重写改写,讲述自己的“疫情”故事,用文学的形式调侃这波疫情。

        不可否认,“疫情文学”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梗式段子,没有太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只有比较强迎合性。而且,“疫情文学”创作只是疫情期间的一个小插曲、小花絮,随着疫情的结束而将烟消云散,很快就会被广大网友遗忘,大量的“疫情文学”或许只留下“天下大势,封久必核,核久必封”这十二个字的谐音梗被人记住。

        但是,对像笔者一样正生活在疫情区的人而言,疫情生活和经典著作碰撞出来的“疫情文学”,用新鲜、现实生活的感悟灌注到经典名著之中,不仅仅凸显了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名著的传承和传播,最重要的是,在客观上可以给人们带来些许安慰、一种无形之中的力量,让人们在疫情之下可以轻松下来,多一些乐观心态,不必太过焦虑,不失为缓解焦虑的一剂良药。

        在过去的这两年多抗击疫情时间里,对疫情的表达基本上只有一种声音,要么是愤怒,要么是感动,都太过沉重,让人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处于疫情区的居民,长时间宅在家中做核酸,很容易让人心生疲惫,产生焦虑心理和惶恐情绪,且无处安放。像笔者生活的这座小县城,眼下因这波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实行“静态管理”一个星期了,做了5轮核酸检测,身边有不少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焦虑心理和情绪。比如,有的同事跟笔者抱怨说,“清明能解封吗? 我都快疯了! 还是上班舒服。”还有一位男同事每天穿着红配绿的秋衣在家跳舞拍视频自娱自乐……

        疫情之下,在人们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的现实面前,网友进行自娱自乐的“疫情文学”创作,实际上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纾解焦虑情绪的出口,让焦虑、紧张的心理顿时放松下来,无形之中给广大网友传递了信心和乐观情绪,这在客观上有助于抗疫,而不是给抗疫添乱。两年多的成功抗疫经验充分表明,在抗疫过程中,信心、乐观比金子还重要,比病毒传播更可怕的是恐慌情绪的传播。

        总之,难登大雅之堂的“疫情文学”,不失为缓解焦虑心理的一剂良药,这样的“疫情文学”创作多多益善。

        山东省临沂市 何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