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3月23日 星期三

    穿行在多元宇宙的故宫

    孙浩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3月23日   08 版)

        《太和充满:郑欣淼说故宫》,郑欣淼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1月,108.00元

        多元宇宙是天体物理的一个概念,其含义如作粗浅的理解,即身处及感知的宇宙,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同时可能还存在多个甚至无穷个还未感知的宇宙。这是我读了郑欣淼先生这部《太和充满:郑欣淼说故宫》之后产生的最强烈的感受,作者用发现的目光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多元的立体的鲜活的故宫。

        在这部著作中,有历史,有现时,有两岸,有国际,有人物,有故事,有叙述,有画面。作者之讲述,既是文字之故宫,又是画影之故宫,还是诗词之故宫,一部充满学术性的著作不但写得趣味满溢,同时又有着多元宇宙故宫的新发现。

        一

        对二十年行走在故宫之中的作者而言,故宫物、故宫事、故宫人,早已烂熟于胸,所以全书看似信手拈来毫不经意,但却处处体现作者对故宫这一文化载体深刻的理解以及许多值得重视的新见。

        首先给我一个最重要的认识,故宫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镇。故宫文化价值的发现、肯定和提升,是一代一代故宫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见证中国社会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例如对于故宫博物院建立的重大意义,郑欣淼先生视之为“自由、民主、平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光辉一页,并且是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打倒了皇权之后在民族传统文化上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新型的国家意识与市民意识,使原本的宫廷文化具有了传续中华文明血脉的新内涵。这样的认识高度对故宫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向意义。

        书中有较多笔墨讲到抗战期间故宫文物的南迁。郑欣淼先生评价说,南迁“是把故宫文物与中华民族伟大命运连在了一起,与民族独立、民族尊严连在了一起”,“故宫文物的保护过程,对抗战精神的形成、民族认同的增强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样地,伟大、壮烈的抗日战争也进一步确立并强化了这些珍贵的皇家收藏不同寻常的文化根脉的地位”。南迁文物将近两万箱(包),有的一件就有一吨重,而且不是只迁到一地,而是从九一八事变之后直到抗战胜利随战局的变化不断朝安全地搬迁。战火中运输条件又十分差的情况下其艰难辛苦超乎想象。虽然国民政府有行政院的命令,沿途有政府和军队的配合,还有民众的大力支持,而承担此重任的故宫人也发挥了视国宝为生命的典守精神,视保护文物为自己职守的神圣使命。郑欣淼先生将之视为故宫精神及故宫人的价值取向。

        我认为故宫文物南迁是可以与西南联大并列的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两大文化事件,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文物南迁是拼尽一切维护民族的文化命脉,而西南联大则是拼尽全力为战后的重建作知识和人才的培养准备。这是抗日战争文化战场上肩负使命的两支文化队伍,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所以南迁应该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课题。

        书中还有大量的记述故宫文物的保护、征集、收购、捐赠,以及宫廷与文物的相互关系,强调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强调故宫又是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并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也说明故宫是一个有机体,它不仅仅只是继承了明清皇宫及其珍藏。它在生长,随着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一代一代故宫人的努力,其内涵越来越丰富,它的文化价值不断在增值。

        故宫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和强大的吸引力,并成为我国与世界文明对话独有的平台。不少国家元首到访都要参观故宫,郑欣淼先生也数次接待和陪同。他认为“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为媒介的文明对话,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平时的游客中也有许多外籍人土,这也表达了他们对东方文明的尊重和兴趣。目前故宫的国际交流很多,当之无愧是中国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实际上故宫博物院一建立,就受到国际关注,也主动发展国际合作。书中有不少这方面的历史发掘,如故宫博物院一开始建立的专门委员会制度,就聘有外籍委员;随后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协助会”,竟然由时为美国传教士的司徒雷登任会长;而故宫史上第一笔捐助资金五千美金(这在1929年无异一笔巨款)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而且是由专门委员会一名外籍委员促成的。这笔钱用于当时非常急切的旧宫殿的维修。境外人士的捐助还有很多。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地位及影响。

        二

        作为故宫学术研究的重要组织者和带头人,这部“说故宫”的新著看起来是在谈历史,讲故事,发掘各种有趣的掌故,然而却渗透着很强的学术性,而且让人感觉在故宫研究的领域里已经获得了很多更深刻的认识,也大致显示出学术故宫的基本框架和规范。

        整体故宫观。故宫自身固然是一个整体,而故宫研究哪怕是针对微观的一件一物,也应秉持整体故宫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体现故宫研究与一般历史文物考古考据的区别而具备了独特的价值。作者以故宫研究院的成立为标志,使得故宫的研究从碎片化的手工业方式上升到整体的更高平台。在本书“故宫也是一个学术机构”章中,作者对此有深刻的分析。作者指出作为文化整体的故宫,是全面的、立体的、生动的、丰富的故宫,要将院藏文物、古建筑和宫廷史迹三方面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研究,而这样的研究独具学理性与实践性结合的客观性。作为研究对象的故宫文物,它就处在现实的故宫历史环境中,因此,如果能从对文物的分析达到相关联的宫廷史迹的有据还原,我认为这将是故宫研究中的最高境界。

        大故宫观。这也是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这标志着故宫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阔,也就是把故宫门打开,把宫和城联系起来,研究紫禁城建筑与其相关建筑的相互关系。因为宫廷不是孤立的,在宫廷之外还有坛庙、寺观、行宫、园囿以至陵寝等等。如在北京就建有相关的一系列皇家建筑。研究各自的功能与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皇权统治的整个系统当然有积极的意义。

        活故宫观。书中说道:“作为文化遗产的故宫,本身就充满活力,这是遗产的生命力。当然活力也需要激活,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促其成长。”我认为这同时也成为故宫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遗产在激发活力的过程中创造着故宫新的历史,形成不断加厚的历史堆积。作者在书中用到的“重扃密锁”这个词可能是宫中无数文物的寻常状态,相信它们现在被保护得很好,然却寂寂。如果通过研究、发现某件文物独特的价值及历史上的际遇,使之惊艳展示,这样的活故宫令人向往。另外作者也说到故宫的历史也就是人的历史,从这个认识出发,故宫新历史中的人和事同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读这本书,可以看到作者正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而且多有建树。

        三

        与故宫相关的丰富的人物掌故是这部书的一个特点,因此也使这部书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不少掌故或由作者亲自发掘,或者排除了历史悬疑,或者提出令人信服的新的判断。这本身就是故宫研究的成果。还有些则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体现故宫鲜活的生命。例如对第一任故宫院长易培基“盗宝案”为冤案的研究,对沈从文调故宫经过及在故宫贡献的考察,对末代皇帝溥仪在故宫最后日子一些趣事的记载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部书展现的又一个鲜明特点,我想用“诗画的故宫”来概括。这主要不是指故宫藏物中有大量优秀的历代诗词书画作品,而是指本书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配了大量令人赏心悦目的插图。郑欣淼先生也擅中国古体诗词。在他多年主持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中,经常用诗词与宫内的文物大家以及来宾中的鸿儒交往应答,这既是一种雅兴,也是非常符合故宫博物院文化特征的工作方法,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书中这方面的记述,令这部书生色不少,大大激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李敖曾说北京故宫“有宫无宝”,台北故宫则“有宝无宫”。对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来说,这话有相当影响。时任院长的郑欣淼先生也听到了。后来李敖在北京专程到访故宫,郑院长亲自接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当介绍并让其亲见故宫丰富的珍藏后李敖大为震撼,对自己“有宫无宝”之说连表“忏悔”。返台后将自己收藏的乾隆皇帝一幅颇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书法作品捐赠北京故宫。郑院长访台时又专门拜会李敖,两人互相赠书,并有诗记事。

        四

        作者将乾隆所题“太和充满”作为本书书名的主题词,应是深有用心。我不知道“太和充满”能否成为多元宇宙故宫文化的核心精神。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所追求的核心因素就是太和充满也不为过。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如果充满太和,全民族就能凝聚团结,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度过各种战乱灾祸而不倒不灭不散。中华民族的命运就是如此。说来故宫博物院的运程似乎也是如此,在故宫博物院近百年的历史中也多次遭遇天灾人祸,书中多有记载。

        研究故宫,对此不能视而不见。但最终都度过了,太和终于充满。读这本书会使人想到,今后想必还是如此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