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3月09日 星期三

    新时代记录洞庭湖变迁典型生态的文学样本

    《大湖消息》多维度呈现大湖变迁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3月09日   02 版)

        本报讯 3月5日,沈念散文新作《大湖消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表示,沈念是“湘军五少将”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很有后劲。《大湖消息》溢出了时代话题的限定,不仅写大湖边上的生态状貌,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生命感,貌似很“乡土”,其实是超级现代的认知方式,是现实感和生命感、文化感融合在一起的创作。

        《大湖消息》记录了沈念近二十年百余次去往东洞庭湖湿地、长江集成孤岛的见闻与思考。作品历数候鸟、鱼类、麋鹿、江豚等生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遭际,细致呈现洞庭湖区人与物的复杂纠葛,向人们描画了大湖的过往与新貌,展现了一个生态行动主义者的人文关怀。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人民文学》杂志社、湖南省作协联合主办此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主持,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致辞,评论家梁鸿鹰、程光炜、何向阳等参加研讨。

        “沈念给生态文学带来某种新形态,是自然元素、文化质素、社会现实因素的一种融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中发现一种生生之道,同时他个人身心和土地之间是一种纷繁的见证关系,所以他在文本中把这一切都化为亲切、诚恳,包含特别多尖锐的质问,但他用柔性的方式代入,产生了一种和读者交心的感染力。”施战军认为,现实题材的创作在沈念笔下跟别人的色彩不同,他发现的文化遗存不仅仅是文化仪式,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消息,他注重乡村发展里命脉性的内容,直抵核心,同时又很有弹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提出,《大湖消息》不仅逼近乡村史,也迸发出追问生命哲学的火花。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描述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但是很打动人。沈念所展示的这一切生活是楚文化的一种,他写的麋鹿、江豚的保护等等,能感觉到人与湖之间无穷的纠葛,面对水边百姓的生活方式变迁,他用的是史的笔法,但更多地流露出他的诗情。

        变化的时代有大量鲜活经验值得去发现和表现,密切关注现实更能体现作家的情感态度、精神气质和价值立场。与会者认为,《大湖消息》是新时代记录洞庭湖变迁的典型生态文学样本。书中一系列与江湖儿女有关的故事叙说,呈现了洞庭湖生态历史文化的时间史,包括人文精神、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存状态等诸多方面,融入了生态环保的时代主题和现实政策等,使得相关表达有了立体感的精神意蕴和时代观照。

        《大湖消息》2021年12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2022年第一期刊发作品节选,部分章节在《天涯》《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也予以转载。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