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

    左岸偏左,右岸偏右

    法国的变与不变

    何农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2月23日   17 版)

        众说纷纭,视角分散,快餐式的思考和结论,再加上互联网的加持,以至于传播前所未有地容易。即使是在网络上呼风唤雨的人也很少思考,而是被大众的声音裹挟着重新踏上法国的土地担任常驻记者,距离我上次来法国常驻,已经过去了20多年。

        这是整个世界翻天覆地、变化多端的20年。在这些年里,法国又有了哪些改变?

        一周35小时工作制被部分纠正,同居法深入人心,同性婚姻也合法了,很多商店周末可以营业了……

        可也许最大的改变来自疫情。封城,禁足,出门戴口罩,进屋先洗手,聚会之前做核酸检测,进餐厅之前先查验健康码,见面不再亲脸,几乎每一个我见到的法国朋友都说,原来觉得这些措施是天方夜谭,我们法国人绝不可能做到!

        现在呢? 哪一条没被贯彻、成为日常习惯的一部分?

        而对不愿意打疫苗的400多万法国人,总统也已经发话:要给他们找麻烦。

        伊蕾娜和丈夫就这在这400多万人当中。她退休多年,老两口靠着两份相对微薄的退休金生活。

        伊蕾娜告诉我,他们担心疫苗可能对自己已不那么强壮的身体造成不可预见的损害。让她不满的是,政府用是否打疫苗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没打疫苗的人不能旅行,不能听音乐会,不能进餐馆吃饭。这太过分了。她说,打疫苗在欧洲已经政治化了。明明是政客们抗疫不力,现在他们又步调一致,心照不宣地把责任推给不打疫苗的人。

        但在疫苗政策上,法国恐怕不是最严厉的国家。

        奥地利《新冠疫苗接种义务法》已于2月5日正式生效。根据该法,奥地利18岁以上的成年人有接种新冠疫苗的强制性义务,孕妇和有医疗豁免的人除外。从生效日到3月中旬是法案实施的警示阶段,在此期间不对未接种新冠疫苗者进行惩处;从3月16日起,未按法律要求接种疫苗的人将面临最高3600欧元的罚款。

        意大利政府也颁布法令,强制50岁以上公民接种疫苗,未接种疫苗的公民将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享受其他公共服务,该法令有效期将一直持续到6月15日。

        变也好,不变也罢;撕裂也好,融合也罢,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理论引导。

        法国还是思想大国吗? 法国文化中思辨和浪漫的一面还在吗?

        老知识分子、已经退休多年的高级公务员帕斯卡认为,今天不再有一呼百应、应者云集的思想家和洞见者了,因为人人都是思想家,人人都有自己对世事的洞见和预测。

        法国人思想活跃,遍地风流,又爱著书立说,发表观点,不断学习。法国国家图书馆统计,全国平均每天出版200本图书。2020年,包括纸质书和数字书在内,法国总共卖出了4.22亿册图书。

        众说纷纭,视角分散,快餐式的思考和结论,再加上互联网的加持,以至于传播前所未有地容易。即使是在网络上呼风唤雨的人也很少思考,而是被大众的声音裹挟着。再加上2022年法国大选的紧张空气,弥漫在整个法国,可有时也洋溢着插科打诨、风趣幽默和尖刻的讽刺或自嘲。

        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教授曾久居巴黎。他说,在网络传播时代,传播学经典的“沉默螺旋理论”有了颠覆性的变化:而今发声多、发声大的普罗大众,常常是原先慑于遭人贬责的“沉默的大多数”,原本垄断话语权的精英们,如今只要在网上出声,就有可能因一些独到深刻的见解而遭遇攻讦、辱骂,甚至有被“人肉”的风险,于是情愿选择缄默。久而久之,他们反倒成了新的“沉默的大多数”。而时下在虚拟世界最活跃的网民,在现实中里却未必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提到法国的变与不变,刘昶教授反问了我一句:“法国能怎么变呢?”

        是啊,法国还能怎么变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