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2月16日 星期三

    说不完的历史,道不尽的三国。三国纷争,群雄逐鹿,最终再次统一中原版图的却是司马懿和他的子孙。东方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三国夹缝中的司马懿》(郭扶庚著)从正史、野史、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细细梳理,试图从司马懿的人生经历中对其行为逻辑进行分析和复原,在客观公允的爬梳中使读者得以窥见三国英雄们韬光养晦献身社稷的别样人生。

    别样的三国故事,夹缝中的司马懿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2月16日   12 版)

        曹操与司马懿,天生孽缘

        要说司马家族与曹操,还真的很有缘分。

        当年,二十六岁的司马防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尚书右丞,相当于中央政府副秘书长尚书仆射的助理。其主要工作是替主官分管钱粮方面的事务,本职工作之外也留心替朝廷选拔人才。听说有个孝廉颇为好侠仗义、机敏多谋、喜好打抱不平,就推举他做了洛阳北部尉。这就是曹操从一个虚衔郎官出任的人生第一个正式官职,二十岁的曹操从此正式担任领导职务。

        虽然曹操和司马防都清楚,这其中的奥秘主要还是曹操的家族势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重情重义的曹操仍然对司马防心存敬意,隔三岔五地总要到司马防的府邸附近转转,既尽了自己分内的职责,也遂了内心想要亲近的愿望。

        要知道,刚刚起步的无名小辈多么需要有人关照! 如果碰巧司马防在家,他也会进去喝口茶聊上几句。依照司马防沉默寡言的脾气秉性,很多人跟他在一起都感觉拘谨,经常说着说着话题就断了。加上他整天虎着个四方脸,活像个麻将牌中的白板,总让人捉摸不透。但跟曹操这么个脑子灵光、见多识广、话茬儿层出不穷的人对谈,经常是三言两语就让他心花怒放,喜不自胜。所以,一来二去,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竟然也成了忘年之交,每次见到曹操的时候,司马防还都有点小小的兴奋,谈起话来也多了几分亲切和随意。

        多年以后的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当年的曹县尉已经贵为魏国公,而司马防已经垂垂老矣。志得意满的曹操专门派八抬大轿,把司马防请到自己的王城邺城,大排筵宴,昼夜畅谈。曹操几多感慨涌上心头,半是感恩半是炫耀地说:“建公兄,能想到吗? 当年一个小小的县尉竟然混到了今天这步光景!”

        曹操还清楚地记得,司马懿出生的时候,自己刚因堂妹夫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令。百无聊赖之下,有时在洛阳四处走动,有时回家乡谯县闲居。那一天,他不由自主地路过司马防府邸的时候,正好碰到司马家的仆人准备出门向亲戚朋友报喜。仆人敲锣,仆人媳妇着竹篮喜滋滋地刚从仪门出来,两口子一抬头就撞见了威风凛凛的曹孟德。

        还没有等曹操开口,仆人就高高兴兴地凑过来说道:“太好啦,曹县令! 我们家老爷刚刚添丁进口,正要出门报喜,第一个就遇见了您。按我们河内郡的风俗,我们这位小公子一定随着您长,将来跟您一样。”与此同时,仆人媳妇掀开竹篮上面的蓝花布,拿出一根又粗又长、金黄金黄的大油条,不由分说塞到曹操手中。

        “俺现在可不是啥县令啦!”接过热乎乎、香喷喷的油条,曹操马上明白,司马防家中又有弄璋之喜了。这仆人夫妇走的仪门坐落在院子正中、靠近大门不远,平日里都上着门闩。只有当皇上有旨或者皇上亲临的时候,才从外侧打开,请皇上或者宣旨的太监从外到内进来。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家中生了男孩,要出门向亲戚朋友报喜的时候,才从里向外打开,报喜的人从仪门出去。按照河内郡的风俗,如果生的是男孩,报喜的食物是长长的油条;如果生的是女孩,则用扁圆的烧饼。另外,报喜的人出门遇到的第一个人,往往就会成为新生婴儿将来的模范,甚至于走出相似的人生道路。

        曹操成为报喜者遇到的第一人,想着将来会有一个人和自己相似,好像是自己刚刚有了一个亲弟弟,或者是自己刚刚有了一个大胖小子,心中不免生出某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大口吃着油条,快步走进院里,去堂屋拜会自己的恩公。

        司马防端着一盆刚刚从地窖里暖出来的牡丹花,脚下生风地从后院来到前庭,还没有在堂屋太师椅上落座,就听到曹操洪亮的声音声震屋瓦,连忙放下花盆,起身到门口迎接。

        “孟德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曹操举着手中的油条,朗声笑道:“恭喜建公兄再添龙鳞!”

        司马防指指牡丹花,呵呵笑道:“我还以为这回添的是个丫头片子呢!”

        “呵呵,当今之世,还是男孩子管用啊!”

        “女孩子养大了,好赖寻个婆家嫁人就行了。男孩子得操心哪!”

        “司马先生满门麒麟,世代英才,何须操心!”

        “孟德天纵英姿,以后必将出将拜相,以后要多多提携犬子啊!”

        听到这里,曹操心里十分受用,哈哈大笑起来,眼睛都高兴成了一条细缝:“司马先生一脸的宜男之相,得多为朝廷生几个栋梁之材!”

        说也凑巧,这曹操和司马懿就这么结缘。几十年后缘结缘了,倒是谁也不曾料到。

        荀彧之死,司马懿的道德楷模不复存在

        荀彧是司马懿的伯乐之一,也是他心中最尊敬的师长。所以,荀彧的死让司马懿悲痛万分,对他的影响极大。

        荀彧,字文若,是颍川世家的代表人物,南阳名士何颙称其有“王佐之才”。荀彧是著名思想家荀子之后,其祖父、老一辈名士荀淑生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荀彧是通过当孝廉走上仕途的,他志向高远,精神纯净,从当官第一天起就立志要做一辈子的汉家命官。精神上的洁癖导致他在生活上也律己甚严,每次出门都是衣冠整齐,还要日日熏香,以至于“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汉献帝刘协永汉元年(189年)十一月,董卓率军进入洛阳,霸占朝廷,废立皇帝。荀彧不愿意同流合污,当即辞去才做了几个月的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的官员)。他要捍卫汉家朝廷的尊严,也要保卫自己的精神高地。荀彧回到家乡颍阴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大家应该尽早离去,此地不能久留。”但乡亲们故土难离,十分犹豫,最后都不愿离去。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第二年,司马朗、司马懿也有过一次率领宗族逃离家乡远走避祸的经历,得知此事,荀彧对司马家的这两个小兄弟格外刮目相看。

        四世三公的袁绍听到荀彧到冀州的消息,待之若上宾,想招致麾下。但荀彧判断,袁绍虽然目前势头正旺,但终究难成大事,就在两年后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又是宦官之后的奋武将军。曹操见到荀彧,立刻心花怒放,把他比作汉高祖的张良:“这是我的子房啊!”曹操当即任命二十九岁的荀彧为别部司马,从此开始了二十余年的合作。荀彧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

        曹操在外领兵打仗、纵横天下,毫无后顾之忧,很大程度上是他有了一个计谋一流、人品无双的荀彧。但是,荀彧很少出现在战场,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后方筹粮、征兵、协调军国事务,很大程度上他又是曹操的萧何。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但是,做好这些工作,顶多就是汉高祖的萧何,曹操为什么称他为张良呢? 事实上,荀彧不仅仅是一位后勤部长,更重要的是他起到的作用相当于战略家。这十几年中,曹操的所有伟大的战略,基本上都离不开荀彧这位伟大的设计师。荀彧设计的是宏观政策,他要做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具体的谋略则由荀攸、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这些谋士去制定、去细化、去执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荀彧的战略、计策,几乎都是把仁义置于前端,尽量不动兵燹,免得百姓遭殃、生灵涂炭,免得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丧生于战火。这一点司马懿看得最明白,记得最牢靠,在他自己的戎马生涯中,始终谨记并尽量实践荀彧的理念。

        当年董卓威震天下、貌似不可战胜。荀彧果断地用预言鼓励羽翼未丰的曹操说,孟德公有四胜——度胜、谋胜、武胜、德胜,董卓的残暴已经超出常理,一定会因祸乱告终,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当乱世烽烟四起,天子颠沛流离时,是荀彧劝曹操迎奉天子。从此之后,曹操征战四方,以顺讨逆,名正而言顺。

        官渡之战,当曹操粮草将尽,欲退还许都时,是荀彧对他说:“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这才有了官渡一战曹操克平四州,威震天下……

        假如没有荀彧,曹操至多只能是一匹在中原大地上奔跑的猛兽。而有了荀彧,曹操就如虎添翼、蛟龙得水,有了灵魂,有了主心骨。曹操曾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曹操曾在为荀彧请功的表文中说:“彧睹胜败之机,略不世出也。”但是,荀彧追求的是他心中的理想和情怀,不是曹操想要给他的功名利禄。每次曹操向皇上上表为荀彧请赏,荀彧都坚决地推辞不要。曹操一封一封地写信极力劝说,甚至要任命荀彧为三公,荀彧前后十次辞让,曹操才不再勉强。

        荀彧不仅极具韬略,还有非凡的眼光。在繁忙的工作同时,荀彧物色、擢拔了一大批执行政策、完善策略的优秀的人才,曹操身边那些能干的谋士也基本都是他推荐上位的。司马懿第二次被曹操征辟进入丞相府担任文学掾,有一个关键的推荐人物,就是曹操最信任的荀彧。“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但是,荀彧并非不能走到前台亲自处理军政大事。汉献帝刘协兴平元年(194年),司马懿随大哥司马朗率领全家从黎阳避祸回到温县,而曹操正面临着人生最窘迫的时光。那一年,曹操一家老小被陶谦手下大将张闿所杀,曹操率领人马杀回徐州报仇,而这时候他自己的大本营兖州又出了事,他最信赖的朋友张邈和心腹谋士陈宫一起,联合吕布共同背叛了他。兖州诸城皆闻风而叛,曹操进退维谷,眼看就要无家可归,成为一只流浪狗。三十出头的荀彧沉着应对,迅速招来夏侯惇,命令他连夜诛杀了几十个领头叛乱的家伙,替曹操稳定了局面、赢得了时间。

        但是,老天好像要专门安排机会让荀彧展现一下他过人的胆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兖州城中刚刚稳定,豫州刺史郭贡又带着数万大军兵临鄄城,想要乘虚而入。谣传郭贡已经与吕布串通一气,眼看就要城破人亡,闹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只有荀彧那张方方正正的脸看不出任何不安与躁动。郭贡请荀彧单独出城会谈,荀彧毫无惧色,立即答应。夏侯惇十分担心,劝道:“令君,您是一州的主心骨,如果单独前往必定会有危险。千万不能去啊!”荀彧显得十分镇定,他分析说:“郭贡和张邈等人本来素无来往,现在这么急着赶来,必定是还没有定下确定的计谋,只是想来趁火打劫捞上一把。等他们大计未定前去劝说,就算不能让他为我所用,至少可以让他暂时保持中立。如果首先就怀疑他,可能反倒把他逼急,让他们死心塌地串通一气来对付我们。”郭贡见荀彧真的是一个人单独出城相见,而且谈笑从容、毫无惧色,又是设身处地替自己打算,说得又特别在理,真是打内心里敬佩,虽然还有几分疑虑,但想想不太值当,过了几天干脆退兵了事,打消了浑水摸鱼的念头。

        故此,虽然荀彧比曹操小七岁,但曹操却对他十分敬重,常以师长之礼对待,在外征战期间,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会写信向荀彧请教。钟繇曾说:“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

        就像一位伟大的导师,荀彧以超越梦想的洞察力牵引着曹魏集团这艘巨无霸战船逆流而上,扬帆远航,终于统一了北方,打造出了一个威力无边的曹魏帝国。可惜的是,荀彧孜孜以求、殚精竭虑推动的帝国,忽然像一头猛兽,反过头来张开血盆大口扑向自己。或者说,他从来都清楚自己辅佐的曹操本来就是一头老虎,是他荀彧自己一点一点把他饲养、训练成了兽中之王。而到了最后,这头猛兽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时候,他只有以身伺虎,杀身取义。荀彧心中的大汉已经存续了四百多年,曾经创造了无数令人骄傲的伟大,而他自己身在汉家已经五十年,加上祖辈在大汉天空下的各种业绩,要让他身心突然遁入另一个异样的时空,无异于要革他的命。更让他痛苦的是,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推波助澜完成的。

        曹操与荀彧走到最后,矛盾和痛苦的不光是荀彧。曹操心中也有他难以言说的滋味,但是,对于荀彧的离去,曹操还是充满了遗憾。从某种程度上说,毕竟是荀彧造就了他曹孟德,造就了大魏。当年,他曹操因为出身问题总被人瞧不起,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是荀彧摒弃一切偏见对他推心置腹,对他竭智尽忠。也正是荀彧的到来,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群聚在了曹操身边,让曹操在群雄逐鹿中原的争斗中一马当先。

        曹操本想就把荀彧当作一个称手的工具、一枚独一无二的棋子,让他在棋盘上给他稳坐中军帐,替他看家护院,无奈这枚棋子是有感情、有情怀的,本身就带着自己的使命,他要支撑的是汉家的朝廷、刘家的天下。

        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曹操的授意下,谋士董昭等人开始营造舆论,说曹操应该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即九种尊崇的待遇和器物,根据《礼记》,具体包括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定音、校音器具)、朱户(红漆大门)、纳陛(殿前特别的台阶)、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斧钺、弓矢(特制的红、黑色专用弓箭)、秬鬯(供祭礼用的香酒),这是帝王对臣子的最高奖赏了。加九锡,意味着比丞相地位更加高贵,权势基本上接近皇帝了。为得到这个特殊的功勋,曹操还专门秘密地向荀彧咨询此事。荀彧认为,曹操本来兴举义兵的目的是匡扶朝政、还天下太平,应该继续秉持对大汉的忠诚,守住退让的底线。荀彧还劝董昭他们,如果大家还自认为是君子的话,就应该“爱人以德”,不应该劝曹操再进一步。因此,曹操对荀彧有些愤愤不平。

        同年,曹操发兵征讨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之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并且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队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年仅五十岁,谥号敬侯。

        荀彧死了,荀彧推荐的一群谋士、干才还在继续为曹操效力。其中包括荀彧的女婿陈群,和对荀彧执弟子礼的司马懿。

        第二年,荀彧尸骨未寒,曹操晋封魏公,在大汉帝国的疆域内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咸熙二年,赠彧太尉。”(《三国志·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裴松之引注《魏氏春秋》)从小喜欢捉弄人的曹阿瞒,在荀彧临死之前也要出个谜语让智慧超人的他猜猜看。这一情节虽不见正史,但也符合曹操的个性。关于这个空空如也的食盒,历来有各种解释。有人猜,是曹操要荀彧从此闭嘴,不要再插手他称王的事;有人说,曹操送他一个空食盒,是想表明荀彧对曹操已经没有用了,让他自己想明白。更多人认为,比较合理的说法是曹操想告诉他,你一直想守护匡扶的汉室已经不存在了,你一直认为自己吃的是汉食、拿的是汉俸,这些其实也早就没有了。

        无论怎样,荀彧死了。很多人都宁愿相信,是他自己主动寻死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在变天之前他要以一个汉臣的名义干干净净地离去。在这件事情上,他一定也是经过了精心筹划、用了很深的计谋。这一次计谋的对象不是他以前帮助曹操对付的那些敌人,而是自己的主公曹操。这一次,荀彧是赢家。但历史是曹操授意陈寿写的,在《三国志·魏书》里,荀彧名列谋士榜第一名,和荀攸、贾诩一起默默地躺在一起,无论他愿意不愿意,反正他再也无法争辩。

        荀彧死了,司马懿的心也随之死了。众人都在怀念他,称赞他。其中,堪称文笔第一的曹植也给荀令君写了诔文《光禄大夫荀彧诔》:“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歔欷霑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辙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高山仰止。他本来应该像座高山一样轰然倒塌,却走得那样悄无声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就像一只小鸟从天空飞过,再也不见踪影。

        司马懿的道德楷模不存在了,现在需要他自己走出来了,从狭窄的缝隙中侧着身体钻出来。但是,他是要像荀彧那样忠于汉室、至死不渝,还是顺水漂流、随遇而安做一个识时务者? 司马懿也有自己的理想,司马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不仅要面对曹操,很可能还要面对曹操的儿子、孙子,到了那时该如何自处? 司马懿现在还非常苦恼这个问题。

        多年以后,司马懿如此评价这位有知遇之恩的汉室忠臣:“我一生耳闻目睹所知道的人,一百几十年间贤能的人才,无人能及荀令君。”

        谁杀死了张郃

        诸葛亮有他的难言之隐,现在的他最着急的是寻找战机给司马懿上教练课。

        但是,有了教训之后,张郃不再着急请战,司马懿独自体味着被偶像痛击的感觉,两个人见面也只能相视一笑。这样一来倒也相处平安,倒是如了司马懿的意。就这样耗着吧! 起码是个平手,起码不会再添败绩。可是往下该怎么办呢? 司马懿左思右想,不得要领,当年那些所有学过的计谋如今全成废柴,完全派不上用场。看来,只能坐井观天、听天由命了。诸葛亮上回北犯取胜曹真,不就靠的天意吗? 这一回就姑且也信他老人家一次吧! 不信老天就永远会垂青他诸葛亮。如果真的是天命不可违,让我无功而返,那就留着遗憾且待下回吧! 如果有下回的话,如果曹叡肯再给他机会的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眼看进入了六月,天气逐渐热起来,又进入到了魏军难以忘怀、心有余悸的雨季。就这样,两军僵持之中,司马懿、诸葛亮同样如坐针毡,饭量越来越少,失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正当司马懿感觉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忽然得报诸葛亮退兵了。不仅司马懿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连诸葛亮都有几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诸葛亮得到的是后主刘禅的口谕,说是让他即刻撤兵,快回成都,但什么原因并没有说。诸葛亮心有不甘,但想到出来已经三四个月了,粮草已经消耗差不多了,再这样拖下去也终究不是万全之策,也就别再玩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套把戏了,顺坡下台阶回去休整吧!

        司马懿经过多方打听,知道诸葛亮真的撤兵了,而且探听到了真实原因。原来,是一直对诸葛亮怀恨在心的李严在起作用。李严担心雨季来临,无法完成供应粮食的任务,害怕将来诸葛亮责罚自己,就指使别人假传圣旨,急召诸葛亮回来。

        消息准确无误,司马懿立即抖擞精神,发出指令,派张郃全力追击诸葛亮,痛打落水狗。

        可问题是,现在的诸葛亮根本不是什么落水狗。以前急着找诸葛亮较量的张郃,此刻却冷静得很,赶忙向司马懿建议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

        司马懿横下一条心,坚持军令不肯改变,而且还追问张郃,前些时候诸葛亮风头正劲,你们都那么着急找他玩命。现在,诸葛亮仓皇逃窜,你反倒胆怯、不愿意追赶了? 司马懿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弄得张郃也不好再拿什么军法去和主帅理论,只好领命,硬着头皮去追杀蜀军。张郃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岂有不懂得穷寇莫追的道理的? 后世小说家竟然说他是主动请缨要追击蜀军,司马懿再三苦苦相劝也没有拦住他。

        谁都知道,诸葛亮从来不会轻易撤军,即使败得很惨的情况下,也会漂漂亮亮地玩对手一点小把戏,为此吃亏上当甚至丢命者大有人在,当年跟随曹真出战的王双丢掉性命就是一例。这一次,诸葛亮想要继续试验一下他的另一个新产品投入实战的效果,这就是可以拉力五百斤、连发十箭、射程在四百米开外的“十矢连弩”。在道路狭窄、山势陡峭的地方,老对手王平挑选的三千个弓弩手严阵以待,就等着张郃进来送死。

        当张郃惴惴不安地刚追到木门谷(祁山东北方向),早已埋伏在高处的蜀军万箭齐发,惊恐万状的魏军落荒而逃,张郃自己也被弓弩击中右腿动脉,鲜血喷涌难以阻挡,于极度痛苦中慢慢毙命。当蜀军顺利撤走,魏军残存的士兵找到张郃的时候,发现他被射成了血里呼啦的刺猬,其状惨不忍睹,令人堕泪。

        听到张郃的死讯,魏明帝曹叡十分悲痛,仰天长叹:“蜀未平而郃死,将若之何!”对于司马懿,曹叡明知他整个战役都是被诸葛亮牵着牛鼻子兜圈子、结果是损兵折将,非但没有任何责罚,还派使者亲赴长安慰问,并给他增加了不少封邑。今天的大魏帝国,司马懿成为唯一可以依靠的将帅,他的这种无可替代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根本没有办法以是非胜败来评价他。

        本次战役本来是司马懿决定和诸葛亮拼个你死我活的,没有想到死的却是张郃。虽然这也是司马懿客观上造成的,但是主观上他并没有真的想置张郃于死地。他十分清楚,虽然他心里忌惮张郃等不太听话的原曹真部下,但是如果张郃真的死了,不光是曹魏大军的重大损失,他也会招致更多怨恨,在军中树起更多敌人。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任何争斗,惨死的往往都是旁观者、第三人。

        对于司马懿来说,能有今天的结果也算意料中事。通过几个月的你来我往,深入了解了诸葛亮,虽然没有战胜他,还吃了不少亏,但也没有被他打败。诸葛亮这样的天神,又有谁可以战胜呢? 下一次吧! 司马懿十分期待。

        (本文摘自《三国夹缝中的司马懿》,郭扶庚著,东方出版社2021年1 1月第一版,定价:78.00元)

        (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