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2月09日 星期三

    100年多来,马克思主义概念逐步进入中文系统,成为构建中国现代话语体系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石。勾画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生成的百年历史轨迹,可大致呈现出我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形成的基本路径和格局,也从考证的角度回答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怎么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概念史

    杨金海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2月09日   07 版)

        在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看过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远远不够了。”可见,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考据研究是很重视的,也给我们马克思主义学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努力作为。

        注重经典文本考据研究,本是我国古代学人做学问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古典经学和理学研究的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考据研究方面,我们虽然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国际上有关考据研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其中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发挥我国考据研究的优良传统,不断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考据研究成果。我曾长期在中央编译局工作,这里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和研究大家,他们有很扎实的考据研究功力。我受他们的影响,也做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方面的考据工作,并从十多年前开始,指导中央编译局的博士后围绕“马克思主义考据学”做功课,迄今已有十几位出站的中青年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一批成果。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近期靳书君同志的新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渊流考释》问世,该书应当说是这方面的最新成果。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在考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本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基础打得厚实,功课做得扎实。全书主要考证研究了30个重要概念、50位译者、100多件经典著作汉译文本、200多处汉译术语变化,以文本考据为基础,以术语形成考证为主线,按词索籍,勾稽辟莽,说文解字,正名格义,勾画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生成的百年历史轨迹。列宁曾经说过:“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进行概念史研究和考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传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汉语语境传播、接受及中国化研究领域,这一研究最具基础性和前沿性,代表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考据研究的方向。该书深入研究了上述经典文本传播中的主要概念,比较好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的百年历史,回答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从哪里来”“怎么来”“怎么用”“到哪里去”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经典。它的中文译本也是汉译最早、译本最多、流传最广的著作,其中的重要概念经多人、多次、累译而成,是历经千锤百炼而打造的术语精品,因此是概念史研究的基本文本。靳书君同志的研究主要以《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文本为基础和线索,同时,还依据其他著作的中文译本进行了考证研究。如在哲学术语考证中辅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诸译本;在经济学术语考证中辅以《资本论》诸译本;在政治学术语考证中辅以《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诸译本;在社会学术语考证中辅以《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诸译本;在民族学术语考证中辅以《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民族自决权》《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等各译本。作者沿循经典文本汉译线索,梳理了经典原著概念汉译词衍变的轨迹,首先是透过日语借词、古典配词和汉字组词三种术语构词法,呈现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文本源头,回答了这些术语从“哪里来”的问题。

        作者进一步考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术语汉译的演变过程,发现许多经典原著概念的译法有一个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即这些术语的演变通常是从日常口语向固定词语、再向专用术语变化,最后形成比较科学的学术概念。例如,书中考据了“共产党”一词的演变:均富党→平和党→均分党→均产党→共有党→公共党→集产党→无产党→共产党;“生活资料”一词的演变:衣食→衣食费→生活费→生存手段→生活资财→生活资料;“民族”概念的演变:国粹→国民→人民→国情→国籍→民族;“人的本质”概念的演变:人情→人类→人类本性→人间性→人性→人的本质;“社会和谐”概念的演变:社会调和→社会和协→社会协调→社会协和→社会和谐;“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理想→思想方面→观念形态→意识形态;“所有制”概念的演变:财产→所有→所有权→所有制;“共同体”概念的演变:共同组织→共通性→公共组织→共同体;等等。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译者身份进入译词使用的外史视野,提炼这些术语经过语言结构转化完成的意义生成,分析汉译概念定型过程中义素、义位、义项等飞跃性的转换、拓展和升华,回答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术语“怎么来”的问题。

        作者不仅考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般术语的形成演变,也分别对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重要概念演变以及彼此关系进行了考证分析。在经济学领域,依次考证了生产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市场等概念及其关系;在政治学领域,集中考证了凝结在国号、国体和治国方略当中的概念,包括人民、共和、专政、阶级、法律等概念及其关系;在社会学领域,主要考据分析了社会有机体、共同体、市民社会以及社会的自由、平等概念及其关系;在哲学领域,主要考据了实践、社会存在、人的本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及其关系;在民族学领域,主要考证了民族、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民族交融)三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这里重点考证的概念都是各领域人们科学认知形成的标志性范畴,大致呈现出我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形成的基本路径和格局,这就从考证的角度回答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怎么用”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概念逐步进入中文系统,成为构建中国现代话语体系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石。该书最后阐述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不断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具体路径,同时面向未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话语创新问题,说明经典汉译概念已经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成熟、最精妙、最恒久的载体,但仍然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展创新。这就回答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发展向“哪里去”的问题。

        概念是人类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是人类精神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就是概念的发展史,所以黑格尔才把“概念论”作为逻辑学的最高阶段。如果说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始森林,那么,从这些经典文本翻译过来的中文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跨语言跨文化传播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结出的思想之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源,而概念史的研究者,恰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烂漫花海中采集思想精华的蜜蜂,他们的工作是辛劳的,但成果无疑是甜蜜的。朝花夕拾,书海泛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渊流考释》应该说是一本值得潜心品读的覃思之作。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原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