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
编选朱永新老师文章的过程,也是我自己不断接受照耀的过程。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州大学长江学者王尧教授在为“新教育·回家”撰写的前言中说:“多少年以后,教授朱永新北上,他的行囊里装满了两个故乡的细节和在苏州萌生的‘新教育’思想。这是一次远行,如铁轨一样长,像天空一样远,朱永新的内心则始终贴着江北的麦田和江南的稻花,回旋着校园内外的朗朗书声。在空间的不断转换中,‘新教育’成为朱永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仍然是一介书生,他仍然在文章中梦想。”
“每个生命将依据自己的生命密码和存在境域,成为独一无二的生命叙事者。这一个个创造性的个体,将共同构成一道新的精神风景线。这样,我们的教育使命也在其中得到了安顿,既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也为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找到归属。如此,学校将重新回到文化与社会的中心,引领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教育,为了“新”的中国。
新教育,“为爱而来”,“为中国而教”。
真正意义的教育,应该能够改变一个民族的气质,提升一个国家的价值。新教育,承担了这样一个历史的使命。
《华人时刊》2008年第1期的“人物”栏目,以14个页码的篇幅给他做了一期封面人物专访:《大写一个“人”》。作者吴澔瀚花了七年的光阴(从2001年到2007年)才完成深度采访和精彩报道,而朱永新老师的教育人生,在14年后的今天更加如火如荼,终成燎原。
新教育在行动中已经看见他们想望的图景,但新教育人永远拒绝停步。因为新教育人是深邃的思者,也是敏捷的行者,思者无域,行者无疆。他们永远不忘初心,却又时刻在重新出发,在他们的身后,梦想的种子纷纷扬扬地落入肥沃的泥土,充满欢喜的成长每一天都在结出果实。
新教育实验从启动之初,就举起了“重塑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的旗帜,提出了“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等主张。新教育开发的晨诵课程、“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课程、听读绘说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百幅名画赏析课程、百首名曲赏析课程、生命叙事剧课程等都是新人文教育的美丽载体,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推进每月一事、研发卓越课程、新生命教育、新艺术教育及新科学教育等都是新人文教育的幸福之路。
他说,现在有人说素质教育过时了,要提核心素养了,“我觉得,关键并不在于讲素质或者素养,而在于我们究竟要办怎样的教育,培养怎样的人。一个好的教育,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生命教育。“从人自身最终发展的完整性来说,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新教育提出了“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主张,“自然生命”强调“长度”,“社会生命”强调“宽度”,“精神生命”强调“高度”。从学理上看,素质是人的先天禀赋,原本就属生命的范畴,即使是素养,也是植根于生命之中的生命状态的凝练与表现。
他说,素质教育是站在基石上起飞的。“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而一个人的精神教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素质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阅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2000年,新教育从苏州启航,经过21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2022年)参加实验的学校已经达到8326所,县级以上的实验区182个,836多万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这是一个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而言在全世界都堪称佼佼者的教育实验。
他说,“让人性的光芒照亮教育”。
他说,“有价值的人生从有价值的阅读开始”。
他说,“你的贡献,便是你生命的密码”。
而他的奉献,是一个春天。
中国的春天,教育的春天,生活的春天,心灵的春天。这个春天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个春天复苏生命,孕育希望。
这样一个人,领着一群充满激情、梦想和个性思想的人,在天空中张扬起猎猎的生命的旗。那如火如荼的场景像一股强大的洪流,将伫立观望的你、迟疑不定的你、冰冷漠然的你、槁木死灰的你……席卷而去,由不得你自己去把握,用不着你自己去寻找。
新教育人,永远能够在茫茫海雾中清楚地辨识一个简单的信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