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医学人类学视野里的生老病死

    王一方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1月12日   16 版)

        《医学人类学十二论》,朱剑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48.00元

        老实说,我是循着三个误读路径进入这本《医学人类学十二论》的。一是署名“剑峰”的雄性化名号,二是作者开篇就声称与复旦才子潘天舒先生(我的新朋友)是老同事、老朋友,三是书中学术理路的醇熟与文辞的老到:这三点都让我臆想这本书出自学界耆老之手。当我百度作者,吓我一跳,原来作者是一位年龄不大的女性! 于是,赶紧爬出原先预设的认知,回归文本。学术阅读本该跳脱出印象式的好奇,扎扎实实啃文本才是正道。

        医学人类学着眼于现代技术介入日常医疗生活之后的境遇变迁与体验级差,为审视医学现代性增加了别样的丰度和深度。同样是生老病死,科技、消费因素的介入,代际认知、行为选择都发生了巨大的嬗变。比如如何生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人们被问及:分娩是疾病吗? 孕妇是病人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生育是生理过程,分娩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然而,人类智慧伴随着大脑发育的变迁而拓展,脑容量大大超出了女性骨盘的开合度,高跟鞋、牛仔裤的审美习俗又加剧了骨盆的缩窄程度,于是,分娩变成一件充满危险的高难度行为,孕妇成为高危的健康人。妊娠综合征、还有接生婆、助产士消毒不严导致的产褥热,夺命无数。医院分娩就成为新时髦,使得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生育转场(场域的变迁),带来了新的消费欲念,譬如剖宫产、无痛分娩、人工哺乳,生殖技术的进步,逐一满足着这些“合理”的诉求,也滋生了“试管婴儿”、代孕母亲”等新的欲念。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看(租)“别人”(子宫、乳房)生育(哺乳)“自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孩子,不仅无痛、潇洒,还绝对安全。于是,人们的想象力无限逸放:何不购买世界上最优秀的精子或卵子,跟自己的卵子或精子结合,在试管里相遇,结合成“桑椹胚”,非婚生育最优秀的后代;或者将自己的精子、卵子冰冻起来,超越人生短暂的婚育周期,任意时间段繁育后代;更为大胆的是借助基因编辑技术,修饰自己的遗传密码,使之更趋优化……总之,技术无边界,消费无止境,未来生育将是怎样的景象? 剑峰老师的审视十分深刻:人类生育正在由“失自然”滑向“反自然”,其基本特征就是人工化、技术化。

        疾病与衰老是生命残酷的终极真相。在现代医学的词典里,衰老总是与抗衰老、医疗照护相对应,但在医学人类学的中国田野考察中,学者们关注的却是“衰老与养生”,这是一道由晨练、广场舞、营养品、保健品构成的老龄健身风景,展现出一条全新的、乐观的衰老应对路径。无疑,健康长寿的诱惑无时不在困扰着人类。长寿的欲念犹如硬币的两面:一面是颐养天年的幸福想象,一面是度日如年的艰难苦撑,如阿默兹海默症的失忆之苦,肿瘤危崖上的“悬剑”生活,不仅死神相逼,还伴随生命质量低下。在众多退行性的老年病面前,医学、医疗正遭遇无能、无力、无效、无奈的顿挫,医学目的也在悄悄变化,从安全-安康转向安宁-安详-安顿,将死亡的降临转变为爱的降临(道别-道情-道歉-道爱)。医学人类学的观点是医疗、医生一定要知进退,从“抗拒衰老”,退而求“延缓衰老”,进一步退守为“顺应衰老”。碳基生命会死亡,硅基生命会死机,长生不老、长生不死是乌托邦,必须豁达面对;生命的本相是疾病与苦难,既要抗争,又要调和,必须接纳痛苦。还要修正健康观,放弃绝对健康的诉求,接纳相对健康的境况;重建医疗观,放弃战争模型,走向共生模型;还要调整福利观,要知道有限福利永远也无法满足无限欲望。

        2016年4月21日,全国政协第49次双周会决计将姑息治疗、安宁缓和医疗、临终关怀等统一称为“安宁疗护”,是安宁,而非安全、安康,是疗护,而非疗愈、疗效。医疗目的迁移带来观念的转变、调整。干预对象不只是单纯的躯体,而是全人/身心灵;干预手段不只是喂药、打针、做手术,而是故事/叙事、音乐/戏剧、生命回顾、人生意义重建;临床思维不再胶着于生物技术的介入,而拓展到生命关怀、个体尊严、生活品质。这恰恰是医学人类学所奉行的“全人医疗”与“自然死亡”信念。

        我并非人类学圈内的学者,对于剑峰老师的民族志考察没有能力都从学理上阐发透彻。不要紧,她的那些“句句有事实”“阐释有来历”的人类学田野报告自有潘天舒老师这样的专家点评,我就不再赘言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