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阅读考查如何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1月12日   08 版)

        为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2021年秋季教研室提出将把课外阅读纳入文化素质监测,也就是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上要有指定阅读图书内容。所以,各种教辅资料也都增加了课外阅读习题,各学校也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做相关阅读题,有的老师还以“阅读考查”的名义让学生就此进行专项习题训练。

        我个人很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但眼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双减”迟迟不能落实,对教研室和学校、老师们的做法虽然并不赞同,却也难说反对,毕竟学生要是能挤时间看几眼课外图书,也是不错的。

        然而,认真翻看了一些学生课外阅读考查习题,我感到更加失望。

        某家在教辅市场颇有影响的教辅编写机构编印的六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填空题:《童年》中阿廖沙上过( )年学。有老师看到这题也傻眼,要么很早读过的,没一点印象了,要么就没读过,临时翻书有点麻烦,只能看教辅资料所附的答案。很多学生虽然才读过不久,但答案3年、4年、5年、8年的都有。

        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题目?也许想借此让学生通过阿廖沙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过早步入社会备受摧残,认识阿廖沙生活时代的不公? 但没有背景交代,也无须理解分析,只要一个具体的数字完成一个阅读题,明显叫人觉得像是钻牛角尖。

        三年级也遇到类似填空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看到了( )次幻象。这样的题目如何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诸如一些相关选择题、判断题也实在很为难学生,哪个故事属于安徒生童话,哪个故事不属于非洲神话,让小学生做这些题的目的是什么? 更让很多学生崩溃的是,他们买的书上可能没有考题上涉及的篇目。有家长就抱怨,孩子算白读那么厚一本了。如此测试,只能加重阅读的功利性。

        还有更糟的。据我了解,不少教师都要求本班学生购买或者借阅同样版本的同一种书,如此课外阅读却像用课本一样,也可以说,一个班只有一本书。甚至某学校一个级段各班老师显然是经过一致协商,要求学生阅读完全一样的图书,比如四年级学生全都读某个版本的《中国民间故事》。更荒唐的是,有教师要求学生读《西游记》,也指定某个版本。这样老师出题目,给学生讲答案,学生容易找到。有教师干脆让学生拿带名师解读的版本,而且书中有习题有答案。

        学生阅读空间完全被限制了,读书与考试捆绑,可以称之为课外阅读课业负担化,导致学生更不喜欢读书,抵触反感,不想读书。而且如此同质化的课外阅读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阅读的价值严重打折扣。

        说出来让人难以相信,一些教师自己并不读书,也不翻一下指定学生读的书。有教师就不推荐学生读书,只管弄一些检测题让学生做,甚至干脆就让学生背相关检测题,学生不用读书,能应付考试就可以。

        这到底是促进课外阅读,还是促进提高分数? 为什么要推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以及知识的价值不是考试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考分能体现的。我并不反对考查学生课外阅读,但考查方式可以更开放一些,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阅读空间,读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做一个阅读推荐,互相探讨点什么,还他们阅读自由。实在没有必要借简单而缺乏灵活性的填空、选择、判断来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学生个性不同,阅读兴趣也不一样,自主自由的阅读使学生有更丰富的内容可以互相交流,愈发使他们好奇而愿意探索,由此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反过来必然会促进他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使阅读与他们的生活和思考、想象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达到创造性阅读,使阅读和思考、想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阅读而创新,展现他们青春年少的蓬勃活力。

        河南省唐河县  马长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