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要重视传播“考古文化”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2月22日   19 版)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文化媒体利用多种形式以及文化样式传播考古文化。据12月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过去五年,甘肃省实施了以周秦文化、史前文化、丝绸之路等为特色的考古发掘项目23项。全省累计完成200多项配合重大基本建设工程的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

        甘肃省把“大力发展公众考古”作为其深入推进考古与历史研究的“重头戏”,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推动考古现场、考古实验室定期向公众开放,广泛开展考古教育和考古体验;充分发挥考古的公益性和教育科普功能,建立教育与文物部门协作机制,推动考古成果进校园,精心打造青少年第二课堂;推出考古夏令营、研学、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扩大考古工作公众参与度。

        考古,既是小众学科,也是小众行业,其冷门、神秘、专业性强的特点,确实需要宣传推广。甘肃省把“大力发展公众考古”作为其深入推进考古与历史研究的“重头戏”,即是看到了历史考古的这个文化特性,也是认识到向大众普及考古文化的重要意义。无论是考古现场、考古实验室向公众开放,还是考古文化成果进校园,或是举行一系列的考古夏令营、研学、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扩大考古公众参与度的文化举措,不仅会给公众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更会让公众在考古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学习一些考古的文化知识,学习怎样鉴古,从而获得正确的历史认知,提高历史文化意识,这样的“公众考古”活动,其历史和文化意义不可低估。

        如今,电视文化节目是最为流行、传播广泛、具有大众性的文艺形式,它具有观众多、节目热度高、看点多、贴近生活的特点,是一种接地气的大众文艺形式。所以,充分利用电视文化这种形式,来表现我们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弘扬传统文化,这已被看作是非常好的一种传播形式,而且成功优秀之作多多,比如《国宝档案》《中国国宝大会》等。

        前不久,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时一年策划制作的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开播。《中国考古大会》秉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创作初心,展现考古人对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这个节目聚焦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陕西西安唐长安城遗址等12大考古遗址,邀请30多位考古专家和文化学者,次第踏上12大考古遗址,通过空间探秘与任务解锁,联结考古场景,复现历史图景,用现代表现手法营造身历其境的氛围体验,向观众全景展现中国考古事业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讲好中国考古工作背后所承载的时代价值、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文化媒体赞誉《中国考古大会》的热播,体现的是时代文艺的使命,是主流媒体的责任。

        传播中华考古文化,不仅是考古专家和文化学者担负的职责,现在,即使普通人也担负起了这种责任。1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的文化报道,北京海淀区三虎桥南路的小巷附近100多米有一家人文考古书店,在同业叫苦、纷纷关店的时候,这家只卖“高冷”考古书的书店,不仅挺住了,而且把书卖到了国外。作为全国唯一一家销售考古专业图书的书店,以执着纯粹的文化精神,10年来,为国内外的考古专业人士、考古研究者、考古爱好者提供了非常细致周到的服务。这家考古书店,就是用这种方式,传播着考古文化的精神,像一颗火种,燃烧着考古人的文化希冀……

        正是在这些考古文化的传播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从而发现历史的意义,更看到了历史考古的品性、责任和尊严。而且,在这种传播中,体现了考古文化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我们更加切身直观地感受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我们的民族骄傲与文化自信正是来自于这种历史文化深处。我们更加深沉地热爱和守护我们民族的、我们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去面对“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的终极哲学叩问。

        河北省石家庄市杜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