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人类与微生物本身就是共存的,其间贯穿着和谐相处与殊死搏斗。尤其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对公共卫生风险的安全认知无疑有了质的提升。恰巧,《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的写作正是在2020年初完成了初稿,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导致的巨大不确定性,直接让作者带来了一系列思考: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变化,世界从这场疫情大流行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风险选择。这些思考构成了本书的创作指导思想,而本书通过详实的材料与缜密的论证,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与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对应对生活中的风险有着诸多的裨益。
本书前面已有一本相关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是一本讲述政策风险和商业风险的专业图书,相对来说,视角较为宏观。而作者对“灰犀牛”相关理论的考量并未停止,他在写作完第一本后就想到,如果继续写作这个系列,将从个人视角更多入手。于是,《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体现出来的案例的确更加日常,更加接地气,许多生动的故事如同就发生在我们周围一样。
如前所述,本书的创作主要针对的是个人的视角,旨在面向寻求理解和改善个人风险关系的普通读者,其中的理念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高度相关。这本书有助于指导政策制定者思考如何支持好的冒险行为、强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如何设计和传达他们所做的风险选择。同时,这本书将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周围人的风险信念和态度,以及打破好的风险与不明智风险之间平衡的系统、流程和政策,以便从中获益。
阅读本书即可发现,作者掌握了非常丰富详实的材料,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其引用的材料非常经典与合适,可以让我们感同身受。比如在论证“风险既取决于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取决于事件的严重性”时,他引用的是14世纪中国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提出的方法,后来被称为“帕斯卡三角”——对伤害的恐惧。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引用的这则中国材料应该还是很陌生的,但是放在这里论证又何其合适。再比如作者重点讲述了《易经》对他的风险认知理论的提升。在作者看来,《易经》解释了宇宙,阐述了核心价值观和哲学,并制定了提取意义和预测未来的原则,它可能是西方阅读最广泛的中文文本。作者相信《易经》中的占卜指南思想——可以预测未来,在不确定性中创造某种程度的确定性,这是人类面对风险、不确定性和未知世界的重要能力。
同时,作者在论证一系列有关风险的相关理论时,往往采用的材料与案例都是极为生活化的,这也使得本书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阅读起来都是轻松自如的。比如在讲“风险资产”这个概念时,作者运用的案例是股票与高收益债券。我们稍有点金融常识的都知道,股票与高收益债券属于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的理财,那么这类投资同时也意味着无法保证收益率。作者认为,愿意倾向于“风险资产”的人们“希望最小化甚至消除风险行为,但往往会忘记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坏的’风险带来的一种抵消风险,即我们将无法承担‘好的’风险。”读到此处,我们也确实赞叹于作者见解的深刻,甚至已经带有心理学上的剖析成分。
实际上正是这样,我们都承认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认为,风险与机遇是相伴相生的。于是,人们必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去规避风险——至少要将风险或者叫损失降低到最小值。于是,就出现了采取行动的风险和不采取行动风险两种情况,而作者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积极的风险是我们要承担的,作者认为“积极风险”是那些被认为有更多上升空间的风险,比如升职或创业,他称之为“机会”。反之不采取行动风险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本书别开生面的地方还在于特别关注到女性角色在生活中的风险挑战。作者列举了一位名叫吉纳维夫·蒂尔斯的企业家的经历来说明,在她看来,做母亲的各种挑战使许多女性比20多岁时更愿意冒险。但大多数男性(通常也包括女性)都忽略了这一点,并在女企业家40多岁时就对她们视而不见。而吉纳维夫·蒂尔斯通过与许多公司合作后发现,不管是从事商业测量还是人事事务,女性是最愿意认识到风险并采取行动应对风险的。无疑,作者讲述的这名女企业家的观点已经很有共鸣性了。为了进一步论证女性应对风险的独特性,作者又举了被《财富》杂志称为“最后一位诚实的分析师”的萨莉·克劳切克的经典案例。萨莉·克劳切克是花旗集团的首席财务官,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夕,花旗集团无视明确警告,因此她不顾自己的名誉,发出了风险预告,并坚持要求花旗集团将资金返还给客户。她的做法对吗?事后看来无比正确。可是等待她的不是奖赏,而是解雇——因为她威胁到了群体思维,而这种思维定义了仍然以男性为主的华尔街堡垒。她在2017年出版的《勇气》一书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反思了冒险行为。她说:“我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我强调了风险,把长期利益放在首位,把客户关系置于短期利润之上。”
可以看出,本书选取的故事是兼具东西方视角的——这种视角的推演我们不能说其不够宏大,但又非常的生活化。仍以两性在风险应对时的态度为例,作者的研究非常富于趣味,比如他认为:“在其他情况下,与女性在一起可能会让男性减少冒险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当女性在车内时,男性会开得更慢、更保守,比如他们会与前车保持更远的距离。”显然,作者的书写不光是建立在一堆冰冷的实验数据上,更是有鲜活的案例予以支撑的,而且得出的结论也必须要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经验印象才会获得广泛共鸣。无疑,《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切实做到了这些,它在大量丰富鲜活的案例中,一步步教会人们如何认知与应对风险,值得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