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他不是出版人,却有着出版人的使命感

    ——追念孙逊先生

    王立翔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2月01日   07 版)

        孙逊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来上师大,只为看望孙逊先生,但自他离我们而去,我就再也没有回到母校。而上周末,在满是寒意的冬日来到上师大,我也是为他而来,来参加孙先生的追思会。孙逊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一年了。

        孙逊先生是我的老师,但他没有亲自为我上过课。他的夫人孙菊园老师为我们上海师大古籍所首届文献班上过课。我们因此而有机会时常见到孙逊先生,并总要讨问他许多不明所以的问题。这个时候,性格活跃的孙菊园老师,就会微笑着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

        我之所以把孙逊先生认作老师,不仅是在学问上曾求教于他,更缘于在我人生的多个阶段,他都给予了烛光般的指引。毕业后,我干上了出版工作。我就以一个编辑的视角和有限的认识,谈谈孙逊先生对出版工作所做的杰出贡献。

        孙逊先生毫无疑问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他在以《红楼梦》研究为起步的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取得了众所公认的成就。他的成名作《红楼梦脂评初探》是1981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个出版社,就是我毕业后供职的单位。由此,我知道了孙逊先生因这部书不仅破格晋升教授,且扬名天下。此后,孙逊先生的许多著作,都在上海古籍出版。每每去看望孙先生,他必然会多问几句我的工作情况,就我遇到的困扰给予深深的关切。而更多的,是常常阐发他对出版工作的思考,赞许编辑对传播文化思想的作用,并经常与我探讨各类选题,所及范围之广阔,远远溢出古典文学的边界;所论思虑之深远,常常直抵事物之根本。

        孙逊先生有一部书稿是创下销售纪录的,这就是他主编的《红楼梦鉴赏辞典》。这本书最早于198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大幅修订,2005年转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2011年,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与之合并)再版,并在这部书的封面上刊印了“问世30年,畅销500万”字样。一本书再不再版,在尚未采用版税制的时代,有很多作者都认为是出版社的事,与己无关。但孙先生却每逢编辑有所要求便会慨然应允,且不断修订完善,这显然是基于他对知识传播、出版社会功用的深刻思考。先生还在前言中记录和致敬了已先后故去的前辈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自觉秉持薪火的学人精神。或许孙逊先生以前后30年的坚持,表达了他这一生对出版工作值得付出的执念;累计销售500万册,也足以说明《红楼梦鉴赏辞典》这部书取得的成功。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也有两次与孙先生的重要合作,可见孙先生对出版事业的卓越贡献。

        一是《域外汉文小说大系》的出版。

        21世纪来临,中国学者加强了与国际的学术、文化交流,孙逊先生非常敏锐地体察到了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研究趋势,并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将视线投向了域外汉文小说(主要是中国周边以东亚为主的汉字文化圈中的汉文小说)。为此孙先生策划并主持《域外汉文小说大系》编集整理工作,并将这项出版工程交付给了我。整部大系包括越南、韩国、日本、传教士及其他四大部分,堪称内容珍贵,体系宏大。在编集整理过程中,我感受到孙先生不仅善于驾驭如此庞大体量的出版工程,更对大系出版后的学术建设作用和当下社会意义有着清晰的预设,这显然突破了一般学者就材料论事的思维方式,而显现出优秀出版人才有的格局和工作能力。2011年《越南汉文小说集成》率先出版后,赢得了多个领域读者的关注,评价这皇皇20卷大书,不仅可观汉文小说之域外流变,更可观照汉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和传播,透视海外华人的移民生活众生相。可惜的是,“大系”出版未竟,先生遽尔已逝,令人伤痛无比。所幸的是,其余部分正由孙先生的同事和学生们接棒完成,《韩国汉文小说集成》即将出版,后续工作有序进行中,这是可以告慰先生的。

        二是《上海城市地图集成》的出版。

        1998年孙逊先生创立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持上海高校都市文化研究院,这一大手笔显示出孙逊先生与众不同的跨学科建设思维,不仅为上师大搭建了一个极具前瞻意识的交流平台,更为上海城市发展建构了一个高层次学术研究智库。

        为此,孙先生启动了一系列研究项目,许多重大课题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面对我国正在经历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城市化,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日益为公众关切。鉴于此,2012年起,孙先生与钟翀教授开始筹划编撰出版一部反映城市历史变迁的上海城市古旧地图集。我有幸全程参与到孙先生主持的这一项目中。此项工作从资料搜集整理到编撰成书前后历时五年,期间通过对海内外现存上海地图系统调查,最终获取世界公私藏家所藏上海古舆图与近现代地图217种,时间跨越明、清及民国等三个时代,展现了传世的上海城市古旧地图的全貌。2017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成立的时刻,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上海城市地图集成》,并在上海书展举行了隆重的新书首发式。

        这是有史以来首个对上海城市古旧地图文献进行集成性整理研究的出版工程,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孙逊先生敏锐地把握了这一项目的史学价值和学术意义,认为它不仅包含珍贵的史地元素、人文信息,更是解读城市变迁、探索地域文化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而这正是上海这一国际大都会在高速发展中需要做的事。孙先生为《集成》编撰、出版工作提供了强劲的支撑。项目先后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海市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项目、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规划项目。《集成》出版后,获得第7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33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第21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第15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18年度上海书籍设计双年展整体设计奖,可谓载誉而归。

        孙先生是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更是一位有着人文关怀和历史视野的思想型学者和教育家,是卓越的学科规划者和领军人。他的研究功底、开阔视野、敏锐意识、深邃思考无不显现在他的各项工作中,也充分地呈现在他对出版事业的关注和投入中。他认真对待自己每一篇文章的刊布,更将编辑出版视作其治学研究、学科建设、育人树人等工作的重要一环,极力触发出版传媒效应的最大化。在向先生请益的过程中,我每每能感受他对出版工作的推崇和尊重。

        他不是出版人,但他具有超越职业界限的编辑修养和出版人的使命感,并以最大热情给予像我这样的出版人以有力的支持。他对出版事业所做的贡献,将被受益的学人、读者和出版人永远缅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