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理论创新,才能保持生命力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1月17日   12 版)

        ■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郑杭生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获得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该教材自第一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社会学界广泛欢迎,累计发行量高达200万册。我作为一个从第一版开始以来各个版次的参与写作者和第五版的执行主编,回想起这部教材最初的设计和写作,颇多感慨。

        这本教材的第一版名为《社会学概论新编》,后来因为修订才改名为《社会学概论新修》。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社会学研究所,郑老师担任创所所长。当时,社会学在国内刚刚恢复不久,学科建设任务繁重。人大社会学在研究所及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开始筹建社会学系,准备在1987年招收本科生。郑老师敏锐地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教材建设,而教材建设首先是社会学概论教材建设;另一方面,本科招生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学概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因此,郑老师亲自领衔并具体组织,开始编写社会学概论的教材。

        当时,社会学概论的教材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版本,其中有些教材或是由著名的社会学家编写、或是因特色突出而影响较大,国内学者也编写出版了若干影响很大的优秀概论教材。因此,如果人大要编撰社会学概论教材,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所创新和形成特色。应该说,郑老师极为出色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社会学概论新编》的最大特色,就是整本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在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上。当然,任何概论教材都有一个阐释基本社会学概念的框架,这些框架的基本特色是在社会学概念的范畴内建构阐释框架。而《社会学概论新编》则是基于一个与众不同的阐释框架,即将社会学置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之中,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背景下揭示社会学的学科特色,并以此建构社会学概论的阐释体系。为此,郑老师做了深入的理论准备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198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的论文;1986年,又在《社会学研究》创刊号上发表论文《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1987年,与《社会学概论新编》几乎同时,出版了专著《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定义,即: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尤其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著述中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同样著名的“社会运行论”。《社会学概论新编》的核心概念和阐释框架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上的创新性探索形成的,而且这一核心概念和阐释框架一直在后来的修订版次中延伸下来,包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

        从《社会学概论新编》到《社会学概论新修》的历程表明,一本教材,一个理论,乃至一个学科,只有立足于理论创新和本土实践,才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