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这是我们分内的事儿”:方汉奇先生与《中国新闻传播史》编修历程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1月17日   12 版)

        ■王汉威 李静

        作为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奖唯一一等奖的新闻传播类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教材领域的开山扛鼎之作,亦被国内诸多高校的新闻院系所采用。从新世纪初编纂完成并出版,到如今第3版付梓,二十年的出版历程背后是教材主编方汉奇先生半个多世纪教学、研究的汗水与精华。

        方汉奇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创始人、名誉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在他看来,这部教材的编纂有其时代的必然性。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整体规模较小,“当时全国只有四五家院校开设新闻专业,一百余名学生,新闻史这课每周也只上一次”,而编纂一部教材是一个投入较大的工程,因此在方汉奇先生看来,那时编纂中国新闻史教材的必要性并不突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新闻史教育依赖的文本基本都是像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胡道静的《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以及姚公鹤的《上海新闻小史》这样相对来说内容不足够丰富的作品。方汉奇先生曾走访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旧书店搜集报纸资料,在北京大学,方先生得知彼时图书馆馆长向达藏有《湘江评论》四则,然而向馆长不愿外借,方先生就在其办公室翻阅完成备课。此外,方先生走访北京各书店,在报纸称斤卖几毛几分的彼时,斥“巨资”5元购入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湘江评论》某期(后方先生得知该期为翻印版,不免有失望之感)。并用卡片将其中有价值的报刊史料记录下来,用于后续的研究。直到1954年,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班才组织丁树奇、李龙牧、黄河、刘爱芝四位专家合作编写了一部《现代革命报刊史讲义》,并派四位老师分别赴复旦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相关内容,两校也在这部讲义的基础上分别编写了供内部教学使用的讲义。1956年初,四位专家又编写了《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草稿》,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的、进步的新闻传媒的历史为主体,以新闻传媒在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中的作用为基本内容。在当时新闻教育格局较小的背景下,古代、近代的新闻史教学依托戈公振等人的著作,新民主主义时期以来的新闻史教学则依托于上述材料,再加上像方汉奇先生边搜集、边备课、边研究的长期积累和《新闻战线》《新闻业务》等期刊在特定时段刊载的一批新闻史论文,构成了彼时新闻史教育内容的基本格局,为《中国新闻传播史》教材的编写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报纸、广播、电视数量和内容快速膨胀,实践诉求大大增加,招生规模相应扩大,新闻史作为重要的学科基础教程,既有的材料已经不足以满足规范化、现代化的新闻史教育的需要。一方面,以《中国报学史》为代表的一系列民国期间的著作涉及到中国共产党报刊事业的内容不多,并且囿于时代的限制存在一些不甚规范之处;另一方面,既有的从党史和革命史出发的研究和之前新闻事业之间尚未达成良好的桥接,新闻史研究教学的主体性和整体性还有待提升。“不能老是参考人家的,要有自己的。”方先生如是说,所以,一本高水准的、能满足国内新闻院校教学需要的新闻史教材成为了学界期盼的必要基础工程。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盛世修史”的传统在新闻传播学界也开始彰显。另外,各地纷纷开始修撰地方志,其中新闻志的部分大多由各地退休的老媒体人主持修订,这也为新闻史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材料支撑。同时,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为教材编纂提供了有生力量。此外,前期学界广泛开展的各种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尤其是1989年4月新闻传播学领域唯一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成立,也为教材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组织下,一支由方先生领衔的强有力的教材编纂队伍立而成军。第一版的编写团队还包含丁淦林、黄瑚、薛飞三位作者,丁淦林和黄瑚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资深教授,薛飞当时为人大新闻史方向在读博士生,后任《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第二版于2009年6月出版,作者团队在第一版四位编写者基础上新增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王润泽、赵永华、赵云泽及时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编辑的杨雪梅。第三版于2014年7月出版,作者团队同第二版。整个编纂队伍集中了学界业界的精尖力量,同时编纂过程中充分参考和借鉴已出版的同类教材。

        教材叙述内容广泛,涵盖了中国自先秦两汉以迄当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对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清晰描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过程,涉及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和新闻传播学教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囊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该书叙述系统详赡,勾勒出了先秦两汉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全貌,在全景式反映中又注重求新和求精,内含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规律的审视,即宏观上脉络清晰,微观上能见度高,让读者能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有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该书史料丰富翔实,尤其对第一手资料的发掘颇多创获,真实可靠,堪称“信史”。教材一经出版,就在学界获得盛誉,并先后获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累计发行40余万册,影响了几代学人。

        对这样一部影响深远卓著的关键教材,方先生表示:“这是我们分内的事儿,只是尽力而已。当时组建队伍时把能吸收的力量都吸收进来,大家合作,各取所长,每一位撰写者都有重要的贡献。”此外,方汉奇先生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新闻事业在发展,新闻史教材也需要不断完善。”在采访的最后,方先生这样说。《中国新闻传播史》随着我国媒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内涵也在不断充实,而年近百岁的方汉奇先生亦宛如这本教材,每天坚持学习、积累,继续向着更高的学术山峰发起挑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