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聚焦期刊创新路径 第十一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举办

    TOP100数字期刊阅读影响力排行榜和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同时发布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1月10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中国期刊为什么要创新? 怎么创新? 中国期刊创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需要理性地、认真地、务实地加以思考。”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近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在会上指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杂志社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这两个《意见》精神,加强优质内容出版和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推动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是当前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任务。期刊出版工作应在加快创新步伐,在思想观念、破解难题、深化改革、补齐短板、深度融合等方面发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1665年3月6日《哲学会刊》出版,从此人类开始了自己的期刊历史。期刊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把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知识积累刊登、传播出去。学术期刊为学术传播而来,为学科传播而去。“时代变了,基于数字化、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倒逼着期刊回到原点。”李军认为,创新首先要解决观念的问题、理念的问题,或者说解决价值观的问题。其次,创新要解决改革的问题。传统期刊是二次售卖模式,新的时代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变成了三次售卖模式。过去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拿发行量论英雄,现在发行量已经不是发展单一的统计指标体系,而是线上线下两大范畴,报与非报或者刊与非刊两个类型,新的治理模式被催生出来。学术期刊出版的一场革命已经到来,那就是以编辑为轴心的时代即将过去,以服务为轴心的时代即将来临。学术期刊必须要全力投入,然后微笑绽放,这是时代要求。

        “科技期刊面临技术层面、人才队伍层面、开放获取、治理方式等几个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部长刘兴平发表了题为《数字时代科技期刊出版转型》的演讲。他认为,怎样适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带来的影响,是期刊界面临的巨大问题。数字技术驱动科技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再造,包括稿件的采集、处理到发行、评价、媒体拓展等,对科技期刊整个业态的影响非常巨大。

        当前国家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分析,一是学术期刊评价目前过度自由化发展,大大降低了其科学性、权威性、应用性。自由化发展造成乱象很多,扰乱了学术评价正确开展研究的思维和发展路径;二是目前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包括某些影响力较大的学术评价,由于缺乏开放、透明,数据不开放,造成了目前学术期刊发展是马太效应,好刊的好文章用不完,中低端期刊发展非常不好,并且这一种生态造成了同质化,不利于科学发展;三是当前学术期刊评价领域缺乏权威的制度设计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主导性不足。

        用什么思路开展好学术期刊评价领域? 高自龙提出:一是强化学术期刊评价的价值导向,二是督促现有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尽职尽责,三是加强秩序规则的顶层设计,四是坚持自愿共识的市场定制发展模式。下一步学术期刊的评价,需要厘清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评价各自存在问题的边界,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多元、有序的学术期刊评价生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石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社科本部经管期刊部主任栾天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院院长荆林波、科学出版社期刊发展中心主任黄延红、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执行总裁汤杨、商务印书馆《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主任王飆先后发表演讲。

        “2020-2021国内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和“2020-2021海外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同时发布。本次发布的数据时间跨度从2020年8月31日截止2021年9月1日。据悉,中国期刊创新年会于2006年首次与中国期刊协会共同举办,至2016年连续举办了十届,在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