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1月03日 星期三

    评论家项静用小说为故乡书写“民族志”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1月03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丁杨)“我想每个有乡土生活经历的人往往都难以忘记,也难以祛除那个空间给予自己的痕迹。我想把这个痕迹写出来。看似沉默之处的暗流,人们潜在的精神空间。”这是文学评论家项静对于自己乡土题材写作初衷的表达,在她的短篇小说集新作《清歌》(山东画报出版社2021年8月版)中,这种初衷体现得尤为充分。日前,上海作协副主席孙甘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罗岗及评论家李伟长、评论家张定浩、作家赵松等齐聚上海,在《清歌》研讨会上就这部小说集中各篇目的风格、特色以及项静的写作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看法。

        某种意义上,《清歌》是评论家项静以小说形式书写的故乡民族志,她以故乡傅村作为这些小说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牺牲的老兵、电影放映员等乡村生活中身份相对特殊的人物,《壮游》中老太太的守候葆有一种治愈沮丧的壮志,《清歌》中则呈现出乡村社会内部的种种微妙角力,《三友记》的三位乡村医生在短暂一生中如何泅渡那些暗夜……在这些小说中,项静意在用文学记录那些故乡社会里坚韧的个体及其精神世界。

        据《清歌》责任编辑、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刘丛介绍,这部小说集最开始计划以散文方式进行,随后作者改变了写作方向,完成这一系列小说,这八篇小说间有内在联系,关于同一个村庄的人和事,“这本书可以说是项静的转型之作,在语言风格、叙事上和作为评论家的项静有很大不同,小说语言简洁却充满诗意,作为小说家的项静展示了驾驭短篇小说的叙事能力。”作家毛尖认为,“《清歌》不光是傅村的断代史,其中的人和事也是全中国的似水流年。项静的傅村书写壮阔又细节,有巨观的山河,也有微观的饮食,有五十年尘世路,也有八千里古今愁”。

        在分享会现场,张定浩肯定了项静在这些短篇小说中表现出的成熟技巧,“这是很成熟的小说,针对这些小说,我们的判断不能停留在乡村志表面。它们呈现出独特的小说样貌,在绵密的语法背后又不会让人感觉沉闷,很犀利,并不会像锋利的刀那样刺痛别人,而是成为清亮的歌声,打破了乡村给人的很常见的感觉”。李伟长对项静小说中那么多细节被捕捉到感受强烈,“这些细节能激起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的回忆,在激活过程中,这些细节不仅作为点缀,本身就是写作的一部分。作为评论家,项静在写小说的时候肯定意识到笔法的局限,她会自觉走到哪里必须要回来,所以她停留在安全、准确的地方”。同样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赵松说,项静的小说厉害之处在于“她建立了自己的语境,能找到适当的说话的距离感,把人拉到很近的位置上,这个过程中项静出色完成了语境构建”。孙甘露对项静的写作有着概括性的评价,“因为从事文学批评的原因,项静是一个高度自觉的小说作家,是一个非常有控制力的写作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