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网络文学的精品创作如何出新

    唐家三少、马伯庸、岳雯、霍艳四人谈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0月27日   17 版)

        左起:霍艳、唐家三少、岳雯、马伯庸。供图:网络文学+大会

        时代对于所有的网络文学其实都是一个核心命题,无论写玄幻、科幻,还是历史题材,都离不开“时代”的命题

        ——岳雯

        ■本报记者 舒晋瑜

        网络文学小说创作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和社会现实紧密联动、产生共振,朝着精品化和创新发展的道路前行? 本报记者近日前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走进在这里举办的“网络文学+”大会创作论坛的活动现场,听到了网络作家和评论家们的最新观点。

        1

        网络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很难。知名作家唐家三少比较倾向于“原宇宙”或“原核心”的说法。

        “什么样的内容更有长足的发展潜力? 我认为是架构完整的内容。真正好的内容足够庞大,能够支撑‘中大V’的体量,不光是世界观的架构,还应有足够的延展性。”他说,比如《斗罗大陆》《七神珠》等,50万字一部,陆续写了七部,这个架构做了整整两年时间,设定了非常丰富的铺垫和衔接。

        唐家三少说,从最基础的架构做起,层层递进,相互之间形成衔接,这个过程相当复杂,在创作的时候,不光要创新,而且要环环相扣。如何以内容为核心进行多版权运营,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很多类型作品未必适合所有方向的衍生,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创作时必须考虑什么样的作品是最能够释放、最能通过不同形式让读者得到更深刻的体验。

        唐家三少发现,从最顶端的内容一步步衍生转化,完整的架构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写小说像“创造”人的过程,首先要有脊椎,脊椎是故事的主线,骨骼是内容的架构,脊椎和骨骼确定后再往里填内容,才能做到血肉丰满。

        2

        “有人经常问:你的灵感从哪儿来? 这是技术层面。灵感也罢,创新也罢,并不是灵光一现出来的,其实好的故事和创新一定基于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生活经验,深入思考之后,在丰厚积累的土壤中诞生的。”马伯庸说。

        他认为,从文学角度来说,创新一直有,时刻在发生。每一本书、每一个动画或漫画,一定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元素,这样读者才会喜欢。

        他形象地比喻说,把一条河引入大海,才可能产生浪花。浪花可能只是极小部分,但是没有河或海的存在,就不会有浪花。对于个人来说,灵感只是技术性的思考;但是对于行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最基础的土壤,从商业环境、创作环境等各个层面,形成健康的商业模式,创作者彼此间互相激发,这样的创新才是水到渠成。创新最根本的,是创新底部的逻辑,是怎样产生创新的环境。

        3

        “创新的话题传统文学领域也反复讲,但和网络文学的创新相比,其内涵有非常大的差异。”中国作协创研部的岳雯认为,这些年网络文学中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如脱贫攻坚和抗疫。《大国重工》《浩荡》《大医凌然》等作品影响很大,这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复兴的表现,也是文化产业等各方面介入的结果。时代对于所有的网络文学其实都是一个核心命题,无论写玄幻、科幻,还是历史题材,都离不开“时代”的命题。

        她说,网络文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幻想题材。这三个类别对于现实都有极大的依赖性,只有触摸到时代的共同情绪,只有触摸到大众文化共同体核心的欲望、情感、秘密、思想、精神,我们的作品才能抵达读者。“所以,时代是网络文学创新的根本出发点,今天的创作者不一定要写现在时代发生的具体事情,但一定要写这个时代最根本性的东西,这可能是网络文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岳雯还注意到,网络文学对于空间的依赖性是远远强于纯文学的。在网络文学中,作家要构建各种各样的空间,让它们一起发生反应,创建一种具有想象力、吸引力、可能性的世界形态,这是网络文学创新的另外一个基石。

        4

        中国社科院青年学者霍艳提出,网络文学的野生力量非常可贵,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就在其野生性,当下传统文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写作技巧提升的同时是生活和思考的雷同,一些专业的文学从业者也开始感到无趣。这些年传统文坛一直持续发掘新人,因为新人身上有一种新鲜异质性的经验和对世界的独特思考。很多网络文学作家并非专业从事文学工作,反而为他们解绑了关于经典、理论、技巧的框架束缚。他们身处不同行业,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又深深热爱文学。因为文学曾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当业余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光大大拓展了他们写作的丰富性,呈现各行业的专业信息与从业者的独特经验,还和读者形成一个情感共同体。比如《临高启明》,就是由不同专业的网友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集体参与的,这就不再是个人主义或者英雄叙事,而是相互激荡,展现出网络文学独特的野生力量。

        现在,网络文学越来越成为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但霍艳依然希望它能保有那份野生的活力,以及平凡人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在现实的土壤里越扎越深,让文学焕发出自在生长的力量,让坚持文学梦想的普通人能看到前行的目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