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特殊的宫廷绘画:宋代谍画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29日   12 版)

        北宋 佚名《长江万里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宋代 佚名《宋太祖肖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旧传萧照)《关山行旅图》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峻岭溪桥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传陈居中《柳塘牧马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云关雪栈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了不起的中国画:清宫旧藏追踪录》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的新作,这本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的著作通过十件中国传世名画的惊人故事为读者逐一解开清宫藏画的历史密码。

        谍画的产生

        古代画家以战争故事为题材入画,可谓屡见不鲜,但以图画为战争作军事准备的事例却鲜为后人所知。谍画的描绘对象主要是敌方重要的军事将领和地形及鞍马、装备等,因而它所涉及的绘画题材主要是肖像画、山水画和人马画。谍画的特殊功用是奉旨帮助本国的帝王或军事长官对敌国采取某种政治手段或军事行动,它是一种特殊的宫廷绘画。对此,我们应当重新认知并阐发其特殊功用。

        谍画的历史源头不晚,早在北宋与南唐对峙的时候,双方就已经非常娴熟地利用肖像画达到战场上达不到的目的,都是在开战之前通过观察敌方军事首领的模样来了解他的内心。那个时候,有一个叫陈抟的名道,尊奉黄老之学,著有《龟鉴》《心相学》等经典相书,收徒颇广,在后周至北宋初,相面术兴盛了起来,相传陈抟看相看出了赵匡胤要坐天下,赵宋王朝的两兄弟都很看重他。当时北方战乱迭起,辽大同元年(947),辽太宗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后晋的宫廷人物画家王仁寿、焦著、王霭等皆被辽军掳走,赵匡胤灭了后周建立大宋后,他在绘画方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遣驿使赴辽国索要这三位画家,只剩下王霭一人了,另外两个都死了。据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载,宋太祖急于得到他们的目的除了要画祖宗像和自己的肖像之外,更有特殊的使命。王霭被宋太祖授予图画祗候,派他到南唐悄悄地画那儿的将领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的肖像,回来后,太祖很满意,升他为翰林待诏。原来,宋太祖通过观察敌国首脑的肖像来了解他们的气质、心态、才气和能力,以便最后决策。

        宋初的时候,“谍画”还是宋太祖的离间手段,以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北宋将南唐猛将林仁肇视为南下灭唐的主要阻碍,几次要搞掉他都未成。据《续资治通鉴》卷七载,赵匡胤设计,暗中获得了林仁肇的画像并悬挂在一间空空的馆舍里,有意让南唐使臣看到这个豪宅,陪同的宋臣说林仁肇早已暗中归顺了,这座馆舍就是他的,要是不信的话,他的画像就挂在那儿哩! 南唐使臣果然看到馆舍里挂有林仁肇的画像,回国后立即禀报李后主,后主李煜真以为爱将林仁肇已暗降宋军,随即毒死了他,加速了南唐的灭亡。[见《续资治通鉴》卷七:“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中朝忌之,潜使人画仁肇像,悬之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问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又指空馆曰:‘将以此赐仁肇。’国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陈乔叹曰:‘国势如此,而杀忠臣,吾不知所税驾矣!’”]

        北方陈抟的一套相术早早传到了江南,北宋和南唐在两国互派的外交使团中悄悄地安插了肖像画家,奉旨偷偷地绘敌国的军政首脑。李煜听说宋太祖很厉害,派遣使臣画了宋太祖的肖像,想了解他的形貌和魄力,当他看到黑黢黢的宋太祖画像时,倒抽了一口凉气,暗暗感到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将摧垮南唐江山。这张宋太祖的肖像虽是后人所作,但的确画出了这位开国之君的气质。

        宋辽皇家之间互派使臣,其中夹杂着带有刺探军情的画家,恐怕彼此都心照不宣。北宋庆历七年(1047)辽兴宗派遣肖像画家

        耶律褭履潜入辽朝贺正旦的使节中,凭目识心记绘得宋仁宗肖像。北宋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赵曙登基,还是这位耶律褭履再次出使宋朝,英宗赐宴,瓶花隔面,他没有看清,临走的时候,仅看一眼就画出来了,到了边境的时候,让送行者看到,都惊叹他画得神妙。[《辽史》卷八十六]宋太祖从陈抟那里学来的这一绝技传至徽宗朝兴盛不衰,南宋王明清对此类“谍画”有着明确的记录:宣和初年,徽宗想攻打辽国,把燕云十六州打下来,朝里大臣争论不休,有一个谍报官员说辽国的天祚帝貌有亡国之相,徽宗决定派画院画学正陈尧臣带两个画院的画学生装扮成外交人员

        前去写生,画了天祚帝的肖像,还把沿途关键的地势地形也画了下来,交给了徽宗,徽宗一看,“虏主望之不似人君”,随后发兵,燕云之战果真打赢了。[南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四,《四部丛刊续编》本]

        如何辨别谍画?

        在宋代的肖像画里,北宋敌国首脑的肖像画均未存世,北宋山水画中的谍画也很难看到了,在南宋早中期的山水画里,在与金国的谈判中,“谍画”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南宋早期与“谍画”有关的唯一之作是传为萧照的《关山行旅图》页(绢本设色,纵

        24.2厘米、横26.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他是在南宋初随李唐从太行山过来的画家,后来也在宫里画画。画中有一条山道蜿蜒穿过群崖,通向前面的关隘,山石的地形地貌极似太行山的石质特征,画中还画有朝着一个方向逃离的难民,想必作者有过“靖康之乱”后的逃难经历。画家凭借记忆向观者展示太行山区某一关隘的道路和地理环境,此类绘画是否为“清玩”,恐怕值得注意了,这幅画虽不能断定就是萧照画的,但属于南宋初期的画作。

        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昚继位,是为孝宗。他不满于高宗朝腐败软弱的政治局面,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剔除了高宗朝属于降金派的僚臣。他一开始就想恢复北方失地,用老将李显忠、邵宏渊大举

        北伐,进攻巩、洛,孝宗仍继续委派擅画山水的官员出使金国,有可能渴望得知巩县、洛阳周围的地形和通向太行山的要道,此时的宋军南渡已四十多年了,来自北方的将士多数已不在人世,父子兵们都不知道北方的地形地貌,十分需要借助绘画来图解北方交通要道和地形地貌,增强将士们对北方作战地形的形象认识。

        正当南宋宫廷画家处心积虑地绘制“谍画”的同时,金国画家也没有闲着。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曾遣画工随施宜生出使南宋,窃绘《临安湖山图》回朝,描绘了南宋都城的地形地貌,完颜亮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骑马像绘在《临安湖山图》上的吴山绝顶,并赋诗

        昭示他剿灭南宋的政治目的:“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宋金“谍画”之激烈,可见一斑。吴山顶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站在那里的确可以看到整个杭州。

        最具代表性的“谍画”是《峡岭溪桥图》页(绢本,水墨设色,纵25厘米、横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画家的山水画构图一反常规,以俯视的角度、不厌其烦地罗列出北方太行山脉的群峰诸嶂,观其画法,中锋勾廓,填色匀净,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曲折不平的山道,由远而近,从丘陵地带蜿蜒伸进太行腹地,极似豫北至太行山区的景象,全图没有一丝云霭,不重虚实相间之法,一峰一岭皆历历在目,没有什么欣赏性,它的用途无异于作战用的行军路线图,由此

        可以得知孝宗曾有过一番收复巩、洛后继续北进的筹划。

        还有表现女真人厉兵秣马的图画呢,属于军情类的绘画。南宋佚名的《柳塘牧马图》页(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2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这绝不是一面普通的团扇,看起来像是画女真人在柳塘浴马,细细察

        之,玄机重重。画家画两群马匹在圉夫的驱赶下从两岸下水,游向各自的彼岸,形成一定的阵势,这不是一般的浴马戏水。圉夫所戴的白毡笠子和髡顶、耳后垂双辫的装束是典型的女真人形象。按女真人寓兵于民的“猛安谋克”兵制,这些人在平时是圉夫,在战时就是兵卒。画家又绘一位着白衣的女真贵族盘坐于岸上,周围有数仆侍立,按女真人尚白的传统风俗,显然这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将军级的,他不会是在看马在洗澡,他正在督导他的下属进行泅渡训练。

        画中的女真人苦练水战,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高宗建炎年间(1127—l130),南侵的女真人马屡败于江淮的河港湖汊,暴露出女真

        人不擅水战的弊病,此后,金军痛定思痛,水上演练不辍。这位画家无疑是形象地记录了金军为与宋军决战于水网地区而进行战争准备的实况。但作者的表现手法较生拙,也许是画家初见这北方树种,还缺乏娴熟的表现技巧。相比之下,人马画得十分纯熟,造型生动简洁,寥寥弧线勾勒出马匹在剧烈运动中显示出圆浑的体积感。《柳塘牧马图》页的作者必定是潜藏在南宋使团中的宫廷画家,他暗暗注意到了金国的军情变化,默记于心,精绘于素扇之上。这类绘画通常是绘在小幅纸绢上,如扇面或册页,也许是这种绘画载体易于携带,便于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有一幅《云关雪栈图》页(绢本设色,纵25.2厘米、横2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则是以行人平视的角度目视着一个通向远方的三岔路口、木桥、高树和茅屋,很像是暗示某个方向。这类山水画十分注意直观地表现数条山道的方向和暗记,画中的林木、山石亦系北国景色,有如刮铁的效法表明该图作者的画风受益于萧照。从时代上看,上距萧照不远,在李唐离世后到马远、夏圭等水墨山水统领画坛之前。相信只要留意,必定还会发现其他“谍画”。

        说实话,轮不到南宋后期画谍画了,理宗、度宗那会儿根本没有这个心思,只有蒙古人才有剿灭宋室江山的庞大计划。旧作北宋佚名《长江万里图》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是一件奇特的山水画巨制,从绘画风格来看,它不属于南宋的山水画风格序列,但保留了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遗法,对该画家创作动机的考察,将会大大有益于对作品时代的重新论定。经细查,画家一一罗列彼

        岸沿江景致,无风无浪,没有任何季节或气候的气氛,最后用朱砂标出江对岸的山峰、城池等要地的地名,如“南草市”“南楼”“黄鹤楼”“鄂州”等,特别是景物旁书有榜题,除了绘制地图有此手法之外,这在山水画中是绝少出现的,构图布局“一边倒”,主要画对岸的景物。因此,该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卷尾就是长江口,平列展开,没有任何构图上的变化,非常符合面南而观的实地效用。显然这幅图不是用来欣赏的,它有着特殊的用途,是在觊觎长江南岸全线,包含了军事进攻的意图。除了金初或元初有剿灭南宋的行为,该图不会是其他朝代的作品。从历史上看,金军没有全线攻击南宋的能力,只是在金初突破过长江天险的镇江一带,而真正具备全线攻击能力的是元军。1234年蒙古铁骑灭了金国之后,不太久就组成了东路、中路和西路大军,特别是东路和中路形成了跨越长江之势,这是元军在攻击南宋之前,派遣画家在长江北岸,面南绘制了这幅长卷。为了解敌方的地形地貌,以便于大队人马准确地到达对岸的指定地点,作者不像南宋画家那样采取册页的开本,缩手缩脚的,而是十分坦然地用长卷铺陈,用朱砂一一标出彼岸的地标要处。观画者,有如驾舟巡江,一览无余,当时元军的气势,可见一斑,这幅图应该掌握在灭南宋中路的元军高级将领手里。

        谍画是什么时候画的?

        谍画往往出现在强势一方,有进攻欲望的一方就会有所准备。南宋“谍画”是伴随着朝廷抗金意志的强弱而兴衰的。其画风相当写实精微,为了突出表现敌情,画家一反创作手法,不重情韵,取景广、景深大,无南宋盛行的李唐“截景”和马远“一角”、夏圭“半边”式构图。画家刻意描绘的是完整的隘口、三岔口等要道和北方地貌以及穷兵黩武的女真军队。

        在南宋,收复大宋故土愿望最强的是孝宗朝。不过,就像一些历史学家所分析的那样,高宗是有北伐之将而无北伐之心,孝宗呢,是有北伐之心而无北伐之将。刚才看的四开南宋册页中的山水画,若绘于南宋光宗、宁宗朝(1190—1224),必定会带有马远、夏圭的水墨山水画风及其特有的斧劈皴和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等,粗笔

        重墨斜着刷,总是水分很足,一片迷离。但四幅图毫无马、夏的时代画风,结合孝宗朝力主北伐的史实,此类绘画具有院体绘画的艺术特点,论其风格与时代,孝宗朝(1163—1189),宫廷画坛继承了一些李唐的笔墨,注意勾廓,多斧劈皴、豆瓣皴等等,比后来的马、夏要柔和一些。

        作者是谁?

        也许是出于机密的原因,谍画作者皆不署名,因此很难指出“谍画”的具体作者。南宋前往金国的使臣如宇文虚中、高士谈、吴激,还有孝宗曾派遣宗族、山水画家赵伯骕为使团的副使出使金国,鞍马画家陈居中在光宗朝也去过金国的一些地方。他们有可能是带有绘画任务的间谍画家。其中宇文虚中(1079—1146)是较为出众的一位,南宋建炎二年(1128)以黄门侍郎出使金国,金太宗完颜晟渴望融入汉文化,长期扣留了宇文虚中,委以翰林承旨。然而,在长达17年里,宇文虚中工书,亦好收藏书画,后因他的一些图画,被女真人作为“反具”[元·脱脱等撰《金史》卷七十九],以“谋反”之罪处斩。笔者以为,这些“反具”,会不会是谍画? 也许画中描绘了女真人的军事装备,抑或地形地貌,使女真人感到威胁到了金国的安全?

        明代宫廷绘画有许多是学的宋代,在明代内廷也发生了不少类似的谍画事例,如明太祖在立国后的次年即洪武二年(1369),太祖欲

        伐夏政权的明升,恰巧“太祖命侍御史蔡哲报聘,因携一史同往,潜绘其山川险易”[明·高凤鸣辑《今献汇言》(八)黄标《平复录》第6页,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所用画家系文职中的“史”,当然是宫廷画家。

        我想求证的是:在相当一部分古画里,它们的绘画功用未必是一般的艺术欣赏品,在它的背后,也许会潜藏着许多不为今人所知的玄机,特别是一些与历史事实相关的绘画,它既是绘画的历史,又是历史的绘画,挖掘出深藏于其中的历史底蕴,还绘画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出古代画家的创作心路和绘画用意,深悟其中除艺术以外的历史内涵,也是艺术史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

        (本文摘自《了不起的中国画:清宫旧藏追踪录》,余辉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定价:108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