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最好的消遣”
有一位退休人士,他在从事一周三天工作的同时,还继续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并且在研究生院进行博士论文的撰写。他说:“学习是最好的消遣。”其实,在退休人士中,有很多人如他这般有希望学习、研究的内容,并且有机会进入研究生院、大学或文化中心学习,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居所。
在此,我想谈谈我在职参加研究生院学习时的感受。我一直致力于对转职人士的访谈,刚开始的确干劲十足,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些力不从心。虽说我也曾是公司职员,与很多访谈对象有相近的经历,但很多时候与访谈人士难以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想用电话进行具体说明时,有时甚至被误解为“奇怪的推销人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地铁的广告牌看到大阪府立大学研究生院在招收在职研究生(经营学,晚间授课),突发奇想,“对啊,要是进行过专业的转职研究就可以堂堂正正地与访谈者沟通了”,正巧车站附近分设了学习教室,从公司过去也就15分钟的路程,于是50岁的我重新开始了学生生活。
在职学习与大学时代的学习不太相同,采取的是小班化制度,实际上是教授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课。我的指导教授并没有在公司从业过,所以时常对我的一些见解提出疑问,正因为如此,他从全新视角给我提供了不少指导和帮助,同时,同学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紧密,通过交流受到了很多启发,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意外。
班上的同学有电机制造厂、汽车制造厂的退休人士,有药品生产商,有IT公司、外资银行从业人员,也有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并以税理师为目标的女性,还有医院职员、地方公务员、教育委员会派遣到公立高中的教师等,大家工作形形色色,还有些是自营医院的医师和中小企业的经营人士。无论是年龄、经历还是学习目的都各不相同的人们,坐在桌前一同听课,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在教室里,没有了客户与销售、上司与下属的职场关系,也不同于20年前学生时代清一色的学习伙伴。虽说我也在职场上打拼多年,但是20多年间都在同一家公司就职,通过这次学习,能够一下子和这么多不同职业的人打交道,思想上受到很大冲击,我想有这种感受的应该不止我一个人。
当时我们班有一位65岁左右的“同学”,他经营一家中小企业,初中毕业之后开始工作,31岁时从定时制高中(fixed hours school)毕业,和我同一年进入社会人研究生院学习。在教室里他和大型企业白领、公务员一道学习,在课后觥筹交错间他说了一番让人印象深刻的话:“这么多年了,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公司白领。”我和另一位退休后来学习的朋友经常一起喝酒,那段日子可谓是人生中一段特别愉快的时光。对于退休人士来说,这样的学习生活空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生居所。当然,除学校之外,文化中心和各种研修机构也都是学习的好去处,只要有主体意识,这些都是很好的人生居所。
远方的乡村与眼前的手机
朝日电视台有一栏名为“人生乐园”的纪录片节目,从2000年开播至今。节目以中年夫妇为记录主体,他们抵达一处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在与周围不同人的交流中开启第二人生,或开一间店铺,或忙于农务,展开新的生活。其中退休夫妇占绝大多数。这是我在40多岁病休在家时经常看的电视节目,曾几何时也很憧憬工作疲惫之时归隐山林过惬意的生活。
前些日子,偶然遇到公司的客户中条先生(化名),闲聊起来,话题已不再是工作事务,而是退休之后的生活家常。中条先生正在烦恼65岁之后是继续留在职场还是退休回家。他出身于地方,而且兼职担任高中同学会的干事,所以我建议他“其实回到地方上生活也是选择项之一”,这时他告诉我说:“在大城市生活久了,突然一下子回到乡村,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而且这么久以来的人际关系网全部作废,一切从零开始,确实有很大的生活风险。”
的确,如中条先生所说,一直在大都市中生活的人,突然回归乡间,虽然有大自然的陪伴,但生活中总有各种不便。在我的访谈对象中,有人参加过“人生乐园”主题的电视节目,也有人在长期的都市生活之后回归乡里。但是,中老年之后再回到乡间生活的,确实仅限于少数。从我自身来说,由于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因此到地方上生活的确有些不太现实,缺少了城市中的各种刺激,很快会感到厌倦。
中条先生认为就算不去乡间生活,生活也可以因为一些小事而过得很出彩。的确,有些人通过献血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价值,有些人热衷于参加地方议会或是法院的旁听会。听中条先生说,最近他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摄影,他开始乐于拍摄各种照片,尤其是关于飞机的。从他家骑自行车可以直达机场,那里有一处据点非常适合拍摄飞机。他把拍到的照片上传到Facebook等社交网络平台上,杂志还曾录用过他的照片。我看过他拍摄的照片,质量上乘。这么看来,对于中条先生来说,那处拍摄飞机的摄影点可以说正是他寻找到的居所,在那里有照片这个好伙伴相随左右。
中条先生说,他们这个年纪的团块世代,有人擅长电脑操作和使用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网络平台),也有不少人完全不会使用。但是,若是无法使用这些新时代的交流方式,那么很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照片拍出来后,能否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予以公开,其效果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仔细想来,我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时,也常用数码设备、SNS和电子邮件之类的手段和方式。若是单纯凭借写信或电话的方法,恐怕很多采访无法成行。正是这些数字方式的普及,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一个人开设了Facebook或是博客,那么某种程度上就表明了一种开放的态度,将自己所喜好与关心之物与他人分享,而不是独自欣赏,其实这正是一种寻找居所的方式。在中条先生看来,SNS等方式可以缩短都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正所谓走去远方的乡村,不若留意一下眼前的手机。
家庭真辛苦?
以一部系列剧《男人真辛苦:寅次郎的故事》而广为人知的山田洋次导演,在2016年推出了喜剧电影《家族之苦》,影片讲述了一对退休老夫妻在即将迎来金婚之际,妻子突然提出离婚,引发严重家庭危机的故事。
电影以一对结婚50年的老夫妻以及三代同堂的家庭为故事背景,桥爪功饰演的父亲平田周造是一位把家务事和育儿统统丢给妻子的退休公司职员,即便是退休之后,打完高尔夫回家时仍然是脱下鞋子甩手给妻子整理,一个十足的大男子主义者。
妻子富子对此非常不满,常说“老伴儿就是自己的压力”,并且在生日当天当丈夫周造询问自己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递给他一纸“离婚申请书”。由此,平田家炸开了锅,家庭成员都卷入了这场离婚风波。次子平田庄太是名钢琴调音师,他一直强调“不协调的音符在美妙的音乐创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隐喻了故事的结局是夫妻间达成和解。剧中的父亲平田周造是典型的以工作为中心的公司职员,单身赴任,总认为自己工作赚钱养家,因此对妻子从未表达过半点感激之情。这样的昭和老父亲的形象恐怕现在的年轻人在退休之后不太会重蹈覆辙,但是他们依然存在。
NHK放送文化研究所“2015年国民生活时间调查报告”显示,1995年之后,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成年男性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占比均有所增加,即便如此,与女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从事家务劳动的男女差距在短时期内很难急速缩小”。随着夫妻双职工形式的普遍化,家务劳动也向着共同协作的方向转变。无论是煮饭、打扫、洗涤还是育儿,倘若没有夫妻共同协作的思想准备,恐怕在家里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我的一位朋友,从单位提前退休后自主创业,他从65岁左右开始就缩小了工作规模,同时照料着一同生活的90多岁的老母亲,并且主动负责母亲和妻子的日常饮食。他的妻子爱好运动,平时也忙于各种兴趣爱好,我的朋友虽说自认为厨艺一般,但常常被妻子夸赞做菜好吃,因此时常查阅菜谱挑战新的菜品,倒也是自得其乐。
(本文摘自《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日]楠木新著,丁瑞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定价:39.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