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从西湖的整治看杭州城的变迁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8月18日   12 版)

        ■朱有法

        第五届伯鸿书香奖“你好,苏东坡”游学活动的第一站选择在杭州,我有幸参与,感受颇深。游学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疑问:为何杭州城最早建设在如今吴山山丘的江干一带而不是西湖以东的区域?隋唐以来,杭州城和西湖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在杭州、西湖的发展史上,苏东坡作用和影响如何?

        秦代的钱唐县

        柳永词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里的钱塘就是指杭州。那么历史上最早的杭州城建设在哪里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郡县制,设置会稽郡,其中有钱唐县,这是杭州最早见于历史的记载。秦钱唐县在什么地方?据郑嘉励老师说,至今还没有考证出。

        杭州名称首次出现

        史料记载,后汉永建四年(129年)实行吴会分治,原会稽郡分为吴郡和会稽郡,钱唐县隶属吴郡,郡治在苏州。公元589年隋灭陈,随即把钱塘县改为杭州,“杭州”名称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当时,杭州州治设在余杭,591年迁移至凤凰山麓的柳浦,就是现在的江干一带。次年在柳浦西凤凰山麓建筑州城。《隋书·地理志》记载当时杭州:“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

        唐代对西湖的整治

        运河的开凿使杭州迅速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商业发达,市井繁荣,致使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是,江干一带可利用的空间相对狭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于是,目光便转移到西湖以东的广阔平地。然而,那里地形低洼,土地泥泞,缺乏像江干一带可营造宫室的冈阜,加之海塘尚不完整,潮汐的威胁也不能完全排除。并且,该区域的河水和井水全是咸水,而要想在该地区居住就必须解决淡水问题。水的问题直到唐大历年间(766至779年)李泌任杭州刺史后才得到解决。这就是著名的“六井”的修建。所谓六井其实就是六处储水池,用竹管或者瓦管引西湖水注入。长庆二年(88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他在仔细考查、研究之后,对西湖中出现的数十顷葑田进行疏浚,在钱塘门外石函桥附近修筑一条湖堤,比原来的湖岸提高数尺,以增加西湖蓄水。同时疏浚李泌六井。

        吴越国的繁荣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的景福二年(893年),钱镠任镇海节度使,开始在杭州一带拥兵割据。天佑四年(907年),钱镠封吴越王,建都杭州,开始对杭州城市进行规划建设。钱镠修建沿江堤塘,同时进行大规模城垣修筑。凤凰山下筑子城作为其国治。钱镠对西湖的治理也不遗余力。西湖在其形成以后,仍不断地沿着沼泽化趋势发展。到钱镠时期,西湖又被葑草蔓合,湖面缩小,蓄水减少,影响了灌溉和城市用水。钱镠为疏浚西湖,建立了专职浚湖队伍。他更加注重从总体上对西湖的整修和布置,新建昭庆寺、净慈寺、灵峰寺、云栖寺,还有雷峰塔、六和塔和保叔塔等,为湖山增添了无限风光。

        苏东坡眼中的杭州

        到了宋代,虽然杭州在政治地位上由小国的国都退居到州的州治,但从城市规模上看,它仍然不失为东南一大都会。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来杭州任通判。苏轼到任后就致力于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发展的调查研究,并特别对当时出现淤塞的六井进行研究。苏轼的调研成果,成为知州陈襄修复六井和疏浚西湖的依据。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卸任杭州。

        15年后,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出任知州之职。历经十几年,西湖的湖面每况愈下。在任通判时,西湖因葑草淤塞而湮废的不过十之二三,但十几年后,西湖已经缩小一半。根据他的计算,按照当时速度,西湖不出二十年将全部湮废。假如西湖湮废,沿湖的农田将失去灌溉水源,西湖的鱼虾菱藕等水产也将不再产出。当时,杭州也是全国酿酒最发达的城市,朝廷每年获得的二十万石的酒税就依赖这一湖好水。更为严重的是,西湖湮废,六井也将同时失去作用,全城居民将无淡水可饮用。

        面对此种情况,苏轼立刻制定出全面整治西湖和杭州水利的计划,上表朝廷《乞开杭州西湖状》,并千方百计筹措治理经费,开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疏浚。在这次整治中,撤废湖中私围的葑田,全面挖深湖底,在全湖最深处建立石塔三座。又把疏浚出来的巨量葑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条沟通南北岸的长堤(今苏堤),堤上又修建六座石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红)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

        西湖疏浚后,苏轼又千方百计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给水条件。因为当时六井淤塞,出水不多,离水稍远的居民都要买水度日。苏轼调查到六井堵塞的原因,除了西湖枯竭外,多因输水竹管年久损坏引起。于是他计划采用瓦筒盛以石槽,使底盖坚固,流水通畅而耐用。用这种方法修复了六井和美俗坊的沈公井,在仁和门外离井最远的地方新建二井。西湖甘水从此流遍一城。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西湖是杭州城的灵魂,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城的繁华。从读苏东坡到读杭州城,可以认识一个诗词文书画之外的苏东坡。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苏东坡对杭州城的贡献都是卓越的、无法估量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