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推荐图书:《中国泉州南音集成》

    二十七年磨一剑的南音集大成著作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14日   23 版)

        余明建:海峡文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策划过《谷文昌的故事》《高名凯译文集》《上岸》等。

        ■余明建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是一种古老的乐种,流行于闽南地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音随着中原文化的南传而流入闽南,以工尺谱记谱,大体形成于宋,定型于明清。南音分为指、谱(器乐曲)、曲三部分,其演唱方式既有清唱,也有乐器伴奏。传统南音的题材以爱情故事、历史故事为主,间以民间故事、佛教故事、劝世故事等,还有咏叹渔樵耕读、四时景色的抒情元素。近现代以来,一些扬善惩恶的作品慢慢增加,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与时代的结合较以往更为紧密。

        《中国泉州南音集成》是一部大型多卷体南音手抄本、刻本、印本的影印资料及图、文资料丛书,分为《乐曲编》《乐谱编》《乐志编》《乐论编》《索引》等五种。首批出版《乐曲编》《乐谱编》两种,共101册。其中《乐曲编》收入传统散曲例曲6370首、20世纪以来创作的新曲曲目1493首、新谱7套和6370首失传的分类曲6种,共36册;《乐谱编》从搜集到的各种不重复的1291本乐谱本中筛选出148本,经过先进的技术修版后,影印出版,共65册。

        《中国泉州南音集成》1994年开始由海峡文艺出版社立项,是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项目的顺延。之所以二十多年才开花结果,是因为随着工作的开展,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南音唱奏一体,典雅优美,质韵深沉,有“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之称。在泉州,在闽南,在有闽南华人华侨的广大地方,南音口传心授,爱好者众。古城泉州,管弦之声萦绕宽街窄巷,是泉州人喜爱的艺术瑰宝;海外游子,歌一曲南音而倍思亲人,南音成为海外闽南人连接彼此的精神纽带。但是,南音的文字资料奇缺,主编吴珊珊遍查80年代以前的方志,只有区区两篇有关南音的短文,再无其他片言只语。

        抢救珍贵资料、保存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让吴珊珊迎难而上。她在泉州召开一次次的调查会,向专家请教,向老乐人请教,南音线索越来越多。此后,她干脆常驻泉州,不时登门拜访南音老乐人。老乐人往往都有牛脾气,加上一些戒备心理,吴珊珊和他们的交流并不顺利。有一次,吴珊珊听说有个老乐人藏有南音乐谱,便在朋友的陪同下登门拜访。进屋一看,好几个老乐人正围着喝茶。见吴珊珊等进来,老人们并不在意,只有主人微微欠身致意。吴珊珊站在边上,略略有点尴尬。这时,一个老人端起茶壶,给一个沾满茶垢乌黑发亮的瓷茶杯倒了一杯茶,伴随着“咳咳咳”的咳嗽声,一饮而尽。吴珊珊正饶有趣味地看着这场面,只见这个老人放下茶杯,又往里头倒了一杯茶,双手捧上,递给吴珊珊,嘴里说着:“请喝茶。”吴珊珊想拒绝,理智告诉她只有喝了这杯茶,老人们才会相信你是为保护南音资料而来。于是,她伸出双手,接了这杯半冷不热的功夫茶,喝了下去。

        正是凭着一股赤诚之心,吴珊珊才得到南音老乐人的认可,从无到有搜集到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抄本、刻本、印本,这才有了这部101册的皇皇巨著诞生。《中国泉州南音集成》以史料性见长,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在专精上也下足了功夫,是一部南音集大成的著作。它的出版,是南音保护传承的一项重大成果,足以载入南音史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