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童心不泯,爱心永在

    推荐图书:“大家庭,小动物”丛书

    李长青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14日   23 版)

        李长青:编审,海峡书局副社长、副总编辑。责编图书《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温病大成》《中药材鉴定图典》等多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或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十余项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7项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近20项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在田野中追逐蝴蝶,在树林里捕捉知了,在夜幕下寻觅蟋蟀,和小动物的种种相遇,是我们童年记忆中最开心的片段。“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红色的蜻蜓,我小时候的小小英雄”,“梦是蝴蝶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我像一只飞蛾拼了命地往那火里飞”……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无不在诉说着人类对动物的热爱。无论是谁,每个人总会有自己爱好的小动物,也许是喵星人,也许是汪星人,也许是萌鱼泡泡,也许是促织将军。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块柔软的地方,存储着我们与动

        物的情愫。

        是啊,在大自然的生物大家庭中,生物有大小,价值无高下,各种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生机勃勃、不断发展的生物圈。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全体生物共同的家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童心逐渐淡去,爱心逐渐蒙尘,回忆逐渐沉睡,生物保护也慢慢让位于生活压力。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的事业,是百年的大业。只有让广大民众的生态

        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唤起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才可持续发展。

        为了唤醒童年记忆,提升科学素养,增强生态意识,海峡书局策划了“大家庭,小动物”丛书,选择人们日常熟悉的动物类群,集合国内生态专家、自然教育专家、专业绘手,共同创作了这样一套原创国产生态科普读物。丛书第一辑包括《采昆虫 做标本》《毛毛变蝴蝶的奥秘》《从水中诞生的空中芭蕾:蜻蜓》《知蛛:蜘蛛知识,一网打尽》《月光下的萌虫:飞蛾》5册,介绍了各类昆虫的采集和标本制作,介绍了蝴蝶、蜻蜓、蜘蛛、蛾的基本知识、分类体系、生活习性、与外

        界的关系、文化等。

        “大家庭,小动物”的作者们,是一批童心不泯、爱心永在的生物爱好者、研究者。他们的那一份动物情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去,反而成为收集和研究的主要动力。他们多数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从小就爱上昆虫,从此矢志不移。如徐堉峰在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姑姑身为小学自然老师,在她引导下爱上昆虫,最终成为研究蝴蝶、蛾类的专家;陈嘉霖从小爱昆虫,出外游玩时,眼睛总离不开那些花鸟虫鱼,如今是自然教育导师;汤亮自小喜欢动植物,至今保留儿时蟋蟀

        盆,好友相聚,不时促织一战;林业杰小学时就举办过个人昆虫展览,如今成为蜘蛛分类专家;余锟从小对蜘蛛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发现蜘蛛才是真爱,果断放弃美术专业,转而考上生物学硕士、博士;张浩淼自幼爱好蜻蜓,蜻蜓引导着他从东北走到了成年后位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办公桌。

        “大家庭,小动物”,凝聚着尊重自然、保护生命的爱心,凝聚着好奇求知、探索世界的童心,它用简练通俗的文字,精美的生态照片、标本照片、手绘图片等,带你进入美妙的生物世界、和谐的生态时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