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沈延龙:野牛沟乡牧民建起“马背书屋”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14日   07 版)

        沈延龙自幼酷爱读书,家境贫寒迫使他放弃高考回乡放牧。未能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他人生的遗憾。大浪村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为了不让因交通不便而缺少图书、看不到好书的现象在村里的孩子们身上重现,为了丰富牧民乡亲的文化生活,传播农牧业知识,2018年,他承担起了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农家书屋流动服务。他克服了山大沟深的不利条件,以马驮肩扛这一最原始的方式,为当地群众建起一家“马背书屋”,传递文化,播撒书香。

        1978年出生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的沈延龙自幼酷爱阅读。祁连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只有借长辈、亲朋去县城、省城的机会,他才能买到一本称心如意的书籍。为帮助父母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高中毕业的沈延龙选择回乡放牧。没有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他永远的遗憾。

        回乡后的沈延龙,念念不忘读书。2018年11月,由青海省图书馆、祁连县图书馆共同建设的马背图书流动阅读推广活动项目在野牛沟乡大浪村正式启动运行。大浪村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为了不让因交通不便而看不到书、看不到好书的现象在村里的孩子们身上重现,沈延龙报名参加了这一文化服务项目,承担起了野牛沟乡大浪村牧家书屋的建设任务。他想用图书的力量集聚更多的人,让人们不光在物质生活上富裕,也要在精神上富足,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

        进入野牛沟乡的道路多为山路,遇到雨雪天气车辆几乎无法通行,物资运输只能靠马驮人扛,沈延龙的“马背书屋”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成的。马一次最多能驮60本书,由于山大沟深,每次只能配送3到5户牧民人家,骑行路程5-10公里。“马当步、牛驮垛,住帐篷、酥油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雪雾迷蒙,沈延龙坚定而自信地行走在广袤的草原大地上,从未退却过。为扩大“马背书屋”的覆盖和影响,每到夏季,他利用牧民赛马会、民俗节庆等时机开展新书推介、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的活动,丰富牧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草原上的人们亲切地叫他“传播文化的使者”。

        沈延龙省吃俭用,利用各种机会收藏图书报刊。每年,县文化馆也会在有限的财力中,千方百计为沈延龙的“马背书屋”购买各类图书、报纸、杂志以及维护设施。沈延龙自己也筹措资金更新书柜、桌椅,增添订购一批图书报刊,使“马背书屋”原来只供阅览图书的单一功能转变为集图书阅览、文化讲堂、民族文化藏品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服务场所。

        今天的“马背书屋”走出了原有的20万亩草场,将服务扩大到周边的村镇,成为附近牧民获取先进农牧业知识的“加油站”、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播种机”,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牧民的思想观念,引领着牧民群众的新风尚、新追求。

        (“十大读书人物”按姓名音序排列。部分事迹介绍中综合了《兰州晚报》《中国青年报》《通辽日报》《燕赵晚报》“潍坊文明网”等报道,谨致谢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