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谢红芬:十万奖金捐建乡村儿童公益悦读馆
谢红芬,女,38岁,云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完小校长
谢红芬在山沟里长大,家里穷,姊妹几个放学回家后都要各自完成农活任务。到山沟深箐里找猪草前,她总是偷偷带一本书,一看起来就忘记时间。谢红芬考上了师范,又回到家乡拉乌任教。谢红芬深深知道,阅读,就是山里孩子的一扇窗,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门径。她不断拿出自己微薄工资中的一部分,买书给孩子们看。她在班里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和阅读教学。她希望孩子们爱上书,通过阅读,把目光放远到大山之外,看见世界,也在心灵上和所有人平等。而她自己,也一边引导孩子们读书,一边通过自考获得了大专、本科文凭。谢红芬的努力被外界看见了。2016年,她将所获乡村教师奖的奖金十万元,投入到建一个乡村儿童公益书屋的梦想中,又争取到公益机构的支持,在自己家里建成儿童公益悦读馆。截至目前,馆内藏书约2000册,办借阅卡人数为359人,刷卡借阅量15000多人次。2020年,谢红芬荣获全国阅读榜样称号。
27
熊佑平:孩子们的阅读“点灯人”
熊佑平,男,51岁,广东,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小学校长
从一个山区的孩子到一名师范生,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深圳特区的年度十佳校长、深圳教育改革创新领军人物,阅读改变了熊佑平的命运,成全了他的教育人生。在熊佑平看来,阅读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是学校的底色。多年来,他通过借鉴、研究国内外儿童阅读体系,开发了“问·思阅读课程”,构建了以“图书馆+”为基础的家园共建书香校园“爱阅模式”,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故事爸妈进课堂”“图书馆嘉年华”等活动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百仕达小学的阅读课程被公益组织推广到全国乡村学校。熊佑平个人先后荣获深圳十大领读者、深圳市全民阅读先进个人、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模范个人、广东省“点灯人”优秀校园阅读推广人。读书、藏书已是熊佑平的生活方式。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行走在阅读的路上,内心丰盈,朝气蓬勃。
28
张丹玫:“古籍郎中”修补岁月的斑驳残片
张丹玫,女,57岁,黑龙江,黑龙江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
对于黑龙江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张丹玫而言,一旦坐于台前拿起嵌满文字的斑驳残片,外界的时间和空间便似乎凝固了。张丹玫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古籍“体检”“问诊”以及确立“治疗档案”。之后,这位给古书治病的“郎中”再应用现代修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建档时书籍大小、颜色、纸张乃至出库日期都要详尽记录和拍照,测量PH值、检查破损位置、判断破损原因,至细微处又需详分为虫蛀、鼠啃、霉蚀、浆糊失效、水浸、油浸、撕裂、磨损等原因。火眼金睛的张丹玫给无数的古籍建立了“治疗档案”。
古籍修复需要20多道工序,不胜繁琐,张丹玫坚守“整旧如旧”“最少干预”“‘可逆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的原则,尽量防止对古籍造成二次破坏。
29
张湛军:带领读书,当好新时代的红色宣传员
张湛军,男,64岁,北京,北京市通州区退休干部
张湛军是北京通州区一名退休干部,有着34年军龄、45年党龄。多年来他坚持读书学习,坚持研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读书中深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坚定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三年多来,张湛军组织策划村居社区志愿家庭读书活动1100多场,直接参与和组织的读书活动300多场,受益群众达三万多人次。依托通州区各级妇联组织建立了350多个读书群,参与总人数达13000多人。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带领运河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利用线上读书会、线上家庭读书和亲子读书、线上打卡接龙读书等形式,先后组织群众在读书群中诵读学习习总书记在抗疫期间的十余篇重要讲话,还录制了30期抗疫知识小视频在300多个读书群播放,激发群众的抗疫热情,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30
赵志成:九旬老人关心后辈自办“家庭图书馆”
赵志成,男,93岁,重庆,重庆江津区几江街道桥南社区“志成家庭图书馆”创办人
19年前,当时在重庆江津区关工委工作组的赵志成用家里20平方米的客厅创建了“志成家庭图书馆”。初创时的馆藏图书是他用三万元养老金购买的。他想用优秀、有趣的儿童读物把孩子们从电子游戏中拉出来。图书馆逐渐吸引了附近孩子和家长的关注,越来越多小读者把这里当作阅读乐园。平日里,只要赵老在家,图书馆就免费开放。他会跟孩子们交流阅读心得,也会向他们推荐好书,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偶尔也会向小读者提供好吃的。在图书馆度过的时光成为很多孩子的童年记忆,有的孩子长大后对这里还念念不忘,回来看望老人。这令赵老倍感欣慰。赵志成200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办好家庭图书馆的决心。直到前两年,这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每个月都要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他亲历的革命故事,号召同学们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勤奋学习,努力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