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30日 星期三

    学界在京交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情况

    《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已出版四部十四卷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30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学术研讨会暨《马藏》出版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中宣部、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与理论研讨,北大博雅讲席教授、《马藏》主编顾海良在活动现场介绍了《马藏》编纂与研究的进展以及最新成果。

        《马藏》,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文献的汇集与编纂。作为北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2015年3月在北大正式启动的《马藏》旨在通过系统梳理,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文献编纂荟萃为一体。2019年5月,《马藏》第一部第一卷至第五卷出版;2020年11月,《马藏》第一部第六卷至第八卷出版;在此基础上,本次会议中又发布了《马藏》第二部至第四部六卷的新成果。

        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共计十四卷(九百万字)初步显示了《马藏》四部的整体结构,较为全面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知识体系和面貌。顾海良在介绍《马藏》工程基本情况时说,《马藏》借鉴了国际上编纂大型文献书籍的经验与学术规范,四部分别为著作、文章、新闻报道和党的文献。目前出版的《马藏》代表工程启动以来编纂人员的主要成果。顾海良特别指出,在《马藏》编纂与研究中,要厘清、纠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认识的大量讹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规范,培养良好的学术风气,要把思想性、政治性和学术性、学理性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过程。《马藏》编纂与研究不仅是一般的文献汇集与校注,还有很强的学术研究分量。他特别提到,《马藏》的编纂过程也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过程。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发表致辞,认为《马藏》的研究成果补足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的短板,回答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中,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脱颖而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普遍共识和必然选择,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肯定了《马藏》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藏》工程有助于夯实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的文献基础,有助于深化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如何理解和看待西方文化的历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