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30日 星期三

    十四年抢救性采访 以人民为靠山

    铁流长篇报告文学《靠山》为百姓支前立传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30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在“七一”前联合推出作家铁流的最新长篇报告文学《靠山》,并在京举办“以人民为靠山”的主题新书发布会。《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靠山》犹如一个绵延的巨大山脉,是革命的脉,是一个政党的脉,也是文学的脉。这部书不仅代表了铁流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代表了主题创作、报告文学在今天所能达到的高度。”

        百年风雨路漫漫,我党坚守百年志向,不忘初心,不断深思如何为人民群众谋福祉。铁流的《靠山》,既为我党生日献礼,亦是一种期许,希望下一个一百年,如《靠山》所记,人民群众与党互为靠山,生死与共、水乳交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说:“用《靠山》这样好的作品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无疑是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极其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主题出版工作,先后推出了多本品质优秀的作品。将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文学创作打通,思想深度很高。《靠山》从书名到内容,都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立意十分高远。以人民为靠山,这就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说出来了。”

        “《靠山》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写照。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为靠山、为江山,共同走向了这一百年的繁荣复兴。真实发生的故事最能打动人、鼓舞人,用成百上千个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故事,重温我党百年奋斗历史,既是重要的时代表达,也能让我们在感动中继续奋勇前行。”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说。

        《靠山》的出版,紧抓了时代脉搏,真切反映了生活中值得关切的人物与历史。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说:“‘七·一’即将到来,《靠山》的主题印证了人民和党之间互为靠山的关系,同时它也是一部文学杰作,塑造了很多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人物,书写了很多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细节。文学作品要能靠语言、靠结构、靠人物来打动我们,这是一部作品能立得住的最重要的特点。”

        据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文东介绍,铁流为创作《靠山》,前后花了14年,足迹遍布山东、湖南、河南等地,对上世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支前活动的亲历者及其后人进行了详细的走访与记录,并查阅各类文献及历史资料,将采访人物及口述资料逐一与相关历史记录进行对比整合,最终形成了字数过亿的庞大内容储备。《靠山》的成文近五十万字,展开了上百个详细的支前故事,其中涉及上千位来源真实的人物形象,是1921年至1949年间百姓支前史述的浓缩写照。

        《靠山》刚柔并济。铁流将最温暖的文字留给了积极参与支前工作的女性们。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注意到这一特点:书中描绘了为一个团的兵力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设“人桥”的32姐妹;还有能挑一百多斤担子、能推五百多斤车子、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李大胆”桂芳;被当作烈士其实并未牺牲的支前模范李桂芳;抬担架的董力生等杰出女性支前事迹。她说:“铁流写了大量乡村中支援革命、支持革命、向往新生活的女性,写她们的病痛,她们的热情,她们的苦乐,她们的伟大奉献,非常让人敬佩。”支前女性以单薄之躯扛起了各类繁重杂难的工作,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她们以劳动妇女的朴实善良、温柔细腻给这部作品注入了坚韧与力量,给予了钢铁时代以柔情与温度。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盛赞铁流对沂蒙山区普通支前群众的采访。他说:“报告文学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铁流采访上千人,实地考察了每一个他笔下的人物。已经去世的,就采访他们的后人,接触到他们后来的人生故事。英雄的精神与革命的精神是代代相传的,像雄伟的山脉一样绵延不断。”《靠山》也写了许多为支援前线前赴后继的普通人。他们是历史中的普通人,未有名姓,但铁流花了巨大的篇幅来为他们一一立传。

        《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认为,“铁流是为人民写作。”他的创作关注的都是和人民息息相关的题材,尤其对于基层的描写,他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他从一开始就关注到这些小水滴,关注高山中的一小块石头,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人物,可能一生都是农民,一生向党。没人知道他们,但铁流写出了他们身上的光辉。他是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家。”通过这部报告文学,我们记住这些普通人,也看到了每一个身处历史中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并非微不足道,而是革命年代钢铁洪流中极为重要且波澜壮阔的一部分。当历史任务完成,曾经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民众们,他们值得被一书再书。

        铁流回顾自己的创作初衷时谈到,支前群众的故事无时不在撞击着自己的心,让他有了一次次创作的冲动,于是,他决定把这段历史写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和年轻人,让每个人都知道,历史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那一个个被岁月尘封的故事还带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温度。在他看来,长征、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参与者不仅有冲锋在前的将士、医护,还有更为广大的支前群众。这些没有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名字和故事,同样也为战争作出了伟大的牺牲和奉献,同样应该为后世知晓和铭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