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开拓民族文学研究的广阔视域

    刘宾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23日   20 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精装,全13册),李晓峰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1845.00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既是我国人文社科学术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又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的突出体现。李晓峰教授主持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13卷)(以下简称《学术史》),历时十年,集学术界精锐作者力量,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和“基础性、文献性、学术性”的研究目标,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的总体框架下,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少数民族古代作家(书面)文学、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少数民族文学史编撰等各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这种大规模的综合性研究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即使在国际学术界也是前所未闻。因此,这一成果在学术上的领先性、开拓性、创新性、示范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还具有鲜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政策意义的重大价值。

        一个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必然形成其学术史。少数民族文学学术研究经过了漫长的自在阶段后,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自觉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了民间文学、古代作家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史编撰等彼此关联的分支学科体系,70多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发展,得益于统一的多民族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纳入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整体,将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纳入国家学科体系,将各民族文学史提升到国家知识的高度,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肩负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重任。它与国家大政方针特别是民族政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要求、我国文学的宏观发展趋势、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环境和诸多文学、学术乃至社会思潮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既是中国当代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当代思想史的折射和反映。

        多年以来,从学术史专门角度对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历程的回顾、总结和反思一直未能开展。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术史》无疑开创了全面、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发展历史之先河。它确立的“基础性、文献性、学术性”相统一的编著原则,是在以往学术史研究中尚未见到。在整体框架上,《学术史》由六个专题组成。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文学学术”重点对以史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史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门类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代书面(作家)文学学术史”对汉魏至清末少数民族作家书面文学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专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学术史”对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宏观研究、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学术史”从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理论话语生成、话语范式和理论批评话语转型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历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撰史”对编撰历程和各民族文学史的编辑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编年”,以编年的方式,从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事件、学术活动、学术期刊和少数民族文学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历史呈现。而在此之前,如此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付之阙如。除此之外,在价值取向上,《学术史》还凸显了显著的开创性意义:

        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回顾其发展历程,梳理其发展脉络,研究其发展规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对学科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学术推动作用。从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单一民族文学研究,扩大到多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综合研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兄弟民族文学”、到“少数民族文学”的确立,再到近年来“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理念、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发生了数度变革并面临着新的转型。这种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带有鲜明哲学反思色彩的深度梳理,必将有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深度发展。

        对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历史进行基于学术史视角的考察和研究,体现了中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客观要求。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是中国文学研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学术史的重要范畴。正如不能离开少数民族文学来谈论中国文学构成一样,亦不能离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来谈论中国文学研究史乃至中国文学学术史的构成。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的研究,必将对中国文学研究史研究起到补罅苴漏、丰富完善的重要作用。

        对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的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及其在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文学学科中的地位,进而扩大和加强国内外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认知,这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化的现实要求。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文化交流和融通等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它对加深全社会对各民族历史文化重要性以及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的认同,提高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宏观意义上说,《学术史》对应有之学“扫描全面”,涵盖完整;从微观意义上说,疏密详略得当,既重点突出、又无重大遗漏。不仅完全达到了既定的“基础性、文献性、学术性”研究目标,其中一些由著作者引出的理论思考、评述和阐释,极具学术价值,必将发挥将该学科的理论建设推向纵深发展、以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重要作用。在相当时期内,它将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内不可不细读和参阅的权威性重要文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